很多人刚创业时,最常见的一个误判,就是“市场越大越好”、“群众基础越广越好”,因此他们把目标对准了“绝大多数人”——也就是工薪阶层与底层消费者。

这个逻辑看似没错,人口基数大,买的人自然多。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他们发现,越是消费力有限的人群,越是难讨好、难满足,且利润空间极小。

一位做电商的朋友说,他开店一年,拼命压价、优化服务,接到了大量订单,顾客好评如潮,可一算账——亏的比谁都惨。
“你信不信,人均利润两块钱,售后成本五块。”他说,“我不是在做生意,我是在做慈善。”
而真正有钱的人,从不问你有没有优惠、有没有满减券,更不会半夜因为快递慢了一天就来闹事。他们买的是价值,买的是信任,买的是时间。”
这是穷人和富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异之一——穷人买价格,富人买价值。
而你如果真的想发财,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逻辑出发:卖给有钱人。

这世界上没有人不在意性价比,包括富人。但富人的“性价比”概念,不是五块钱能不能买到八块的东西,而是五万块能不能省我三个月的时间,三十万能不能解决我十年的难题。
一个律师朋友专做企业家客户。他说得很清楚:“你跟富人打交道,只需要三样东西:专业、效率、闭嘴。”
他举例说,有一次接了一个富商离婚案子,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普通家庭。女方请的是业内最有名的金牌女律师。对方攻势极猛,各种证据链、财产调取、婚前协议挑战轮番上阵。
他本能想拼法律细节,后来静下来想了两天,把案子改成三点:一,确认核心资产转移合法;二,评估对方实际可诉空间;三,防范案后公关风险。三点全部落地,只用了十天。
“客户见到我,没说一句废话,只点头说:你能解决我头疼的事。那我不还价。”
富人并非傻子,只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时间更贵。他们想要的是省力、专业、靠谱、体面。
你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你就不配赚他们的钱。

我们常说一句话:“富人看得见自己要买什么。”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经验提炼。你得让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人,一眼看上去,就能让对方知道“你是给我准备的”。
做品牌,做服务,做定位,归根结底都在解决一个问题——你卖给谁?你能帮谁?
一个中年人,若穿着考究,谈吐沉稳,坐在你的办公桌前,他需要的是解决方案,不是热情推销;一个女士带着孩子进门,眉头紧锁地看着产品价格,她想的是安全感、可信度,而不是惊喜折扣。
所以你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卖给所有人。那叫路边摊,不叫事业。
真正能发财的产品,定位从不模糊,用户画像从不宽泛,营销语言从不啰嗦。
你的客户一看到,就会说:“这个就是我需要的。”

你要明白一个根本问题:富人的“花钱”,本质上是投资。
穷人存钱,是为了应对生活的不确定;富人花钱,是为了撬动资源的确定性。
你跟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推销课程、健身卡、奢侈品,他往往犹豫再三,因为这些对他来说是成本;而富人买同样的东西,思考的是未来的社交圈、身体管理、品牌认同。
所以你如果卖产品卖服务,就一定要转变一个观念:别再打“划算”的旗号去感动穷人,要用“增值”的方式打动富人。
你不是在卖东西,而是在让他们过上更好、更轻松、更体面的生活。
只有当你站在他们的视角,看见他们的痛点,你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钱包。

很多创业者,习惯性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产品”、“成本”、“供应链”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富人的消费,是圈层化的。
他们之间的信任,不靠广告,而靠熟人推荐、口碑背书、私密通道。
所以你卖给富人,就必须明白一件事:先融进他们的圈层,再谈你的产品。
比如高端手表、定制酒庄、私立学校、顶级心理咨询,哪个不是熟人介绍居多?你根本连广告入口都找不到。

为什么?因为这是圈子化消费,一旦进入,客户终身复购;一旦信任,客户替你带人。
也就是说,你真正要打造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设,一段可持续的关系。
别想着一下子抓住所有人,你只要抓住一个客户的核心圈层,那就是金矿。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赚钱不是耻辱,把产品卖给有钱人,更不是“投机取巧”。
现实世界是分层的,而商业的逻辑就是:谁能满足需求强烈、支付能力高的人群,谁就拥有更高的收益。
这不是功利,这叫清醒。
你不必以“普惠大众”的姿态,去做亏本的善人。你只需要做出一个结实、可信、优质、专业的产品,然后精准地,把它交给最买得起、最需要它的人。
这是最体面的赚钱方式,也是最有效的。

这个时代很残酷,但也很公平。它不给你机会的同时,也给你了一个方向——资源在哪里,价值就在哪里。
你不必迎合所有人,只需找到对的客户;你不必追求完美产品,只需精准解决关键问题。
你所能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服务高价值客户的能力,不断让自己配得上高回报的关系。
而这,就是发大财的根源。
别再死磕穷人的钱包,那是没有回音的苦海;学会与富人打交道,你才会真正理解:赚钱,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格局,一种清醒的认知。
想发财,就得卖给有钱人。不是说服他们,而是走到他们需要你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