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在今天看来似乎除了“腊八粥”外便无其他,但在古代,腊八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周礼·地官·党正》中说“国索鬼神而祭祀”,就是指年终的蜡祭。不过这里的“蜡祭”有学者指出特指祭祀百神而非祖先。在《礼记外传》中有“既蜡而后腊”的记载,这个“腊祭”才是祭祀祖先的意思,二者虽同日进行但祭祀对象不同,所以《玉烛宝典》才说:“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不过随着历史演化,二者也逐渐融二为一,统称为“腊祭”。不难看出,腊八这天对古人而言意义非凡,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岁时宜忌更是影响深远,其中尤以这“三宜四忌”在旧时最为普遍。
忌四样一、忌迁
古人认为腊月偏“寒”又近年,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搬迁更是大工程。在这个的时间兴师动众在古人看来是一种“乱”的、不安定的体现。同时搬家之后的安置与适应及新的邻里关系都需要较长时间,在春节这个游子归家喜庆团圆的时候难免会影响心情。
二、忌口
如前文所述,腊月在古代是"祭祀之月”,这个月的祭祀活动多种多样。古人认为腊月里各路神仙扎堆降临,要趁机祈福多说些吉祥话。不好听的话要少说甚至别说,免得哪路神仙听了去不予赐福就糟糕了。
三、忌争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辞旧迎新的特殊时期,古人自然是谨慎严肃。尤其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争吵不仅贻笑大方,也为新年开了个烂头。在讲究“兆头”的古代,过年的这些行为常常被视为新年交好运还是交厄运的关键。
四、忌债
“债不过年”的说法流传至今,腊八又被视为年的开端。在新年交接的时候,人们莫不希望一年的忙碌完美收官,辞旧岁迎新气象蒸蒸日上。同时古人历来讲究运气,认为在辞旧迎新的年关钱财外借会流失好运,越借越穷,是不吉利的行为。
做三样一、沐浴
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记载“初八日沐浴。消除罪障”,据说这个习俗源于佛教“牧女献糜”的故事。传说释迦摩尼苦行证悟而不得,后来醒悟极端苦行行不通,但数年苦行已使其形销骨立,虚弱已极。一位牧羊的女子发现了虚弱的他,于是献出牛羊奶与药材加工而成的“乳糜”。佛陀于是在尼罗河中洗去污浊后接受了牧羊女的供献而恢复了元气,在十二月初八这天于菩提树下成佛,“浴佛”的说法便由此而来。腊八当天沐浴净身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祛除疾疫的说法,上古时候便已有沐浴更衣后跳舞击鼓驱逐疫鬼的习俗。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沐浴洗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可谓吉祥之事。
二,食冰
北方有句俗话说的是“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古时候的北方在腊八前后大多已下雪结冰。有的地方在腊八前一天专门舀一盆水让其结冰,等到腊八当天再敲碎吃下,传说只要吃下这天的冰,往后一年都不会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也有地方的习俗是在腊八当天去河边砸冰,谁先杂碎背回家谁就能交好运。总之,腊八当天的冰在古人眼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有着吉祥的寓意。
三、喝粥
腊八粥是再熟悉不过的腊八习俗了,《月令》中说“腊日以诸米果八味,煮粥相遗,可以祛邪,亦命曰腊八粥“。时至今日,腊八粥的材料更是多种多样,因此而衍生的八宝粥更是人们居家、旅行的必备零食。
总之,以上习俗传承了数千年,时至今日依旧是回味腊八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其实,古代的腊八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逐疫”。《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礼记》中也有:“傩人所以逐厉鬼也”的记载,《论语·乡党》中则记载了孔子穿着朝服观看乡人以大摊的形式驱逐疫鬼的情形,而以上的沐浴、吃冰、食粥也基本都与驱疫有关,而古代腊月必备的屠苏酒更是备受历代名医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