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家年华》来了,它带着万众期待和情怀杀来了!可第一期播出后,口碑却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有人说它“爷青回”,有人说它“尬出天际”,这到底是杯香醇的老酒,还是一碗兑了水的鸡汤?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先说说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湖南卫视做综艺,向来是把好手,这次的阵容更是强大到让人咂舌。毛阿敏、韩红、孙楠,这些歌坛大佬齐聚一堂,光是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更别说还有周深、郁可唯、谭维维等实力唱将,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何炅的主持,更是稳如泰山,掌控全场,仿佛回到了《歌手》最辉煌的年代。这样的阵容,说是神仙打架也不为过,足以吸引一大批观众。
然而,这神仙打架却没能打得尽兴。开场周深的《想着你到天边》,空灵悠扬,把人带入了一个唯美的意境。可紧接着的《英雄赞歌》,却让人感觉像是突然换了个频道。红歌本身没有问题,经典永流传,可一首接一首的红歌连番轰炸,再加上刻意煽情的镜头和嘉宾的泪眼婆娑,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用力过猛。就好像一桌精心准备的盛宴,突然端上来一盘又一盘的红烧肉,虽然好吃,但吃多了也会腻。这就好比网友调侃的:“我以为我在看《声生不息》,结果误入了《红歌会》。”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节目组硬生生把春晚的元素也塞了进来。吃汤圆、包饺子、模仿小品,这些与音乐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特别是让郁可唯模仿东北话,王心凌跟着学,这种为了制造笑点而刻意设计的桥段,不仅尴尬,甚至有些冒犯。春晚是中国人心中特殊的记忆,但把春晚的元素生搬硬套到音乐节目里,真的合适吗?观众想看的,是纯粹的音乐享受,而不是拼凑的回忆杀。
再说说几位嘉宾的表现。老牌歌手们,自然是宝刀未老,孙楠的《你快回来》、毛阿敏的温情点评,都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音乐的力量。王心凌的唱跳表演,依旧活力四射,甜美依旧,引发了一波“回忆杀”。然而,年轻一代歌手的表现,却有些参差不齐。宋亚轩与谭维维的合作,高下立判,虽然年轻有活力,但在实力面前,还是略显稚嫩。何炅与宋亚轩关于“春晚”的互动,更是尴尬到让人脚趾抓地。这种为了捧新人而刻意制造话题的做法,不仅对宋亚轩本身是一种压力,也让观众觉得有些不舒服。
当然,最具争议的还是韩红。作为歌坛大姐大,韩红的实力毋庸置疑,但她在节目中的表现,却引发了不少争议。对周深的评价,被指不够尊重;对王心凌的冷淡,被认为是摆架子;“第三季《我是歌手》”的口误,更是让人觉得她对节目不够重视。有人说这是真性情,有人说这是不尊重人,孰是孰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
那么,《声生不息·家年华》究竟值不值得看?其实,抛开那些争议和尴尬,节目还是有很多亮点的。老牌歌手的经典演绎,新一代歌手的青春活力,都是值得欣赏的。音乐本身的力量,是能够跨越年龄和地域的。节目的舞美、灯光、音响等硬件设施,也都是一流水平。
但节目组也需要反思,如何平衡情怀与创新,如何避免过度煽情和刻意制造话题,如何让节目回归音乐的本质。毕竟,观众想看的,是真正用心制作的音乐节目,而不是为了博眼球而堆砌噱头的综艺秀。
从数据来看,《声生不息·家年华》的首播收视率并不低,网络讨论度也很高,这说明节目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但豆瓣评分却低于前两季,这也反映了观众对节目质量的担忧。 后续的节目能否逆风翻盘,关键在于节目组能否吸取教训,做出调整。
“综N代”节目普遍面临着创新乏力、观众审美疲劳等问题。如何在延续经典的同时,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所有“综N代”面前的难题。《声生不息·家年华》也不例外。想要长久地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提升节目质量。
最后,我们还是对《声生不息·家年华》抱有期待的。希望节目组能够认真倾听观众的声音,改进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节目中,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也希望“综N代”节目能够突破瓶颈,找到新的方向,继续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毕竟,好的音乐,永远不会过时。好的着创新求变的挑战。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如何将情怀转化为真正的力量,这需要节目组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观众的批评和建议,其实也是对节目的一种鞭策。 只有认真对待观众的反馈,才能不断地提升节目质量,才能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