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的“得力助手”苯海索,合理使用遵循3大原则!
精神科临床中,苯海索常与抗精神病药联用,用于改善甚至预防此类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EPS)。然而此药的滥用、撤药症状及认知副作用也存在着众多争议。今天我们来聊聊苯海索如何合理使用?

一、适应症:
1、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EPS)
苯海索是一种中枢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中枢胆碱能受体,降低乙酰胆碱活性,从而改善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利血平等)导致的肌肉僵硬、震颤、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等EPS症状。
例如,对静坐不能和急性肌张力障碍(如动眼危象)效果显著,但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无效 。
2、辅助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适用于药物诱发的帕金森样症状(如运动迟缓、步态不稳),但总体疗效弱于左旋多巴,多用于轻症或不能耐受其他药物的患者 。
二、使用原则
1、适应症明确,避免滥用
苯海索不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如幻觉、妄想),仅作为抗精神病药的辅助用药 。
长期使用可能加重精神症状(如幻觉、意识混浊),需定期评估疗效与风险 。
2、禁忌症与特殊人群管理
禁忌症: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因其抗胆碱作用可能加重病情 。
老年人:易诱发青光眼和认知障碍,需减量并密切监测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安全性证据不足,需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
3、剂量调整与疗程控制
初始剂量:通常为2-4mg/天,分次服用,逐渐增量至症状缓解(一般不超过10mg/天)。
短期使用:建议在EPS症状缓解后逐步减停,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认知损害和依赖性风险 。
苯海索可以长期联合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吗?
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的联合用药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结果显示,近二十年来国内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联用率为46.8%。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长期联用会加重抗胆碱能副作用,包括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如定向障碍、谵妄、记忆障碍、言语散漫、幻觉、刻板动作或冲动行为等),以及外周抗胆碱作用(如腺体分泌减少、视物模糊、尿潴留、肠麻痹等)。此外,苯海索可影响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例如降低氯丙嗪的血药浓度,从而降低临床疗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不建议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长期合并使用,当EPS得以缓解可适时减量或停用苯海索。
总结:苯海索在精神科的应用需遵循“短期、对症、低剂量”原则,以最小有效剂量控制EPS症状。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动态评估用药必要性,优先考虑调整抗精神病药种类或剂量,而非过度依赖苯海索的辅助治疗。必要时,可采取中西联合用药来减轻抗精神病药带来的一系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