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风渡》:什么是登闻鼓?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为寻求公正的重要司法制度

影视与生活 2023-12-18 13:49:49

电视剧《长风渡》第32集中,监察院门口,一个瘦弱的女子敲响了登闻鼓。登闻鼓是当有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或看到有人遭受不公时,才可以敲响的。这样可以直接向监察院官员陈述案情,冤情将上达皇帝寻求公正。

这里的剧情是,顾九思因不肯娶公主而被蒙冤下狱,为了给顾九思争取面圣的机会,他的妻子柳玉茹便敲响了登闻鼓。此时,公主却橫插一脚,被柳玉茹狠狠怼了一顿。公主要柳玉茹先受刑,再伸冤,并给各种压力。却让柳玉茹更加坚定了决心,坚定面对眼前困局。

柳玉茹敲登闻鼓

这里,为大家详细说说登闻鼓。

登闻鼓的沿革与发展

在中国古代,登闻鼓制度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和独特功能的司法制度。这一制度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朝代的更迭,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变迁。

1. 早期的登闻鼓

登闻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在《周礼》中,有关于“路鼓”的记载,这被认为是登闻鼓的雏形。路鼓是古代宫廷中用于报警和传达信息的鼓。随着时间的推移,登闻鼓逐渐从宫廷的报警工具演变为司法制度中的一种特殊法庭。

2. 汉唐时期的登闻鼓

到了汉代,登闻鼓制度已经相对成熟。在汉代,登闻鼓被设置在皇宫或朝廷的门前,成为百姓申诉冤屈的重要途径。在唐朝,登闻鼓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唐朝将登闻鼓设在宣政殿外,上悬登闻鼓,以使有冤抑或急案需要申诉的人击鼓上闻。唐朝还制定了《申理冤屈格》,并在京城和其他重要地区设置申冤鼓,专门受理申诉案件。

3. 宋元明清时期的登闻鼓

宋朝继承了唐朝的制度,在京城临安以及各州县都设置了登闻鼓。宋代《诉讼诏令》规定:“越诉及诉理屈未允者,候次官取索文字,经对理人付之,如复越诉,御史台弹奏。”元朝在朝庭及各行省都设立了登闻鼓,并制定了《登闻鼓案画定制》和《理刑厅通例》。明朝初年在都察院设立登闻鼓,后来在京师五城、直隶州治和各道设立登闻鼓。嘉靖年间制定了《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规定登闻鼓呈词要写明案由、人证、时间、告状人姓名、住址。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在朝庭及直隶州治和各道设立了登闻鼓。清朝末年,西方“三权分立”的法制模式渐渐成为主导,登闻鼓这一古代制度逐渐被废弃。

关于敲登闻鼓的刑罚制度

经常可以从影视剧里见到这样的情景,去击鼓鸣冤者,不问缘由上堂先打板子,打完了再问。

比如《梦华录》里,赵盼儿作为普通女子,状告新州通判欧阳旭,在上诉之前就要挨笞邢20下。

《长风渡》里也是同样的桥段,布衣柳玉茹虽然为高官的丈夫伸冤,在新律未出之前,按照旧律也要受拶邢。

但是纵观登闻鼓制度的沿革与发展,虽然鼓不能随便敲,但是并不是一敲就要先受罚。

尤其是宋代,敲登闻鼓的成本很低,谁都可以敲,没有先受刑一说。

但是在很多朝代,越级上诉会造成司法秩序的混乱。所以,如果有人误击登闻鼓,即使他的冤屈是真实的,也可能会被视为“告错”,因为对司法秩序的扰乱而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但不是一来就挨打。

从明代开始,就不能乱敲登闻鼓了。需要把诉状递上去以后,有了允许才可以去击鼓。

到了清代,只有“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方可敲登闻鼓,违者判以重罪。在敲鼓之前,先廷杖三十。此时的登闻鼓已经名存实亡,对于上达皇帝,百姓只能望鼓兴叹了。

所以,敲登闻鼓未伸冤、先受罚应是从清朝开始的,电视剧、小说的桥段也更多是把清朝的刑罚加诸在其他朝代。

虽然随着清朝的覆灭而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在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地位和意义,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思考。

登闻鼓

总体来看,登闻鼓打通了普通百姓与上层的沟通渠道,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今天,登闻鼓制度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0 阅读:6

影视与生活

简介:爱看剧,爱思考;影视反映人生,看剧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