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结束后,志愿军被俘2万余人,为何1.4万人选择去往台湾?

秋恒看军事 2023-12-10 19:13:0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狐说武器

编辑✎狐说武器

谈及抗美援朝的历史,我们总会以“可歌可泣”的口吻对待。

这场战争虽在异国他乡,但志愿军战士们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气概,他们一举打败了强大的联合国军。

战场之上,死神无刻不在,能逃脱其虎口的,除了胜利者外,还有一众战俘。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方也俘获了2.2万名志愿军战俘。

在这2.2万名战俘中,只有8000多人回到了大陆,余下的1.4万均去到了台湾。

碍于当时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志愿军战俘跑到台湾自然是要背负骂名的。

那么,这1.4万志愿军战俘为何还要如此做呢?

美国心怀叵测,战俘交换以“妥协”告终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广大志愿军战士们用血肉堆积起来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的武器设备远远落后于敌方。

可即便如此,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保家卫国的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均俘获了对方的战俘。

这些战俘都是在走投无路或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落入敌手的。

本来,按照《日内瓦国际公约》的规定,交战双方在兼顾人道主义的情况之下完成战俘的交换工作。

此时,双方需要派出相关人员进行谈判。

然而,在战俘交换的谈判过程中,美军负责人却使出了阴招,故意拖延战俘交换的进程。

为此,他们对我方谈判人员表示:“志愿军战俘们不愿遣返!”

美军之所以如此表态,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他们觉得交换的结果并不利于己方,因为他们的战俘只有4000多名在志愿军的手中。

4000交换2.2万,在他们看来是十分不值当的。

二是他们觉得拖延交换的进程有利于后续的布局,这一布局既有国际舆论的考量,也有海峡两岸的明争暗斗。

前者是美军想要借助志愿军战俘的问题来大做文章,以此来污蔑和抹黑我军的国际形象。

后者则是为老蒋的反扑创造潜伏的条件。

针对战俘交换的问题,敌我双方展开了多轮谈判,但双方始终都没有在该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此时的美军已然罔顾了人道主义。

由于当时的新中国并没有太好的外部环境,想要借此来施压对手,效果也是极为有限的。

本来斯大林健在时,苏联在外部环境上给新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帮助,但直到1953年,这一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一年,斯大林与世长辞,赫鲁晓夫接过了他的担子。

赫鲁晓夫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态度十分消极,他极力地想让苏联摆脱这场战争的影响。

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政策的全盘否定无疑会影响志愿军的战场局势。

毕竟这场战争此前也陆续地得到了苏联的暗中支持。

不少苏制武器也给志愿军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苏联的支援优势渐渐地丧失后,我军也开始了“求变”,在战俘交换的问题上软化了态度。

最终,双方采取了“自愿遣返”的方案,在中立国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工作。

“自愿遣返”藏玄机,背负骂名奔敌营?

虽然敌我双方最终在战俘交换的问题上以“自愿遣返”的方案结束但很显然,该方案是藏有玄机的。

美军此前千方百计地在战俘交换的问题上拖延进程,这当中的操作空间是极大的。

首先,他们可以尽情地拷问这些战俘,对他们展开情报追问,尽可能地了解我军的前线情况。

其次,他们可以对这些战俘进行“招安”,用糖衣炮弹和严刑拷打的方式迫使他们倒戈敌方阵营。

最后,他们可以配合老蒋的势力污蔑和抹黑新中国的形象。

老蒋的势力甚至还会蒙混其中,以“假战俘”的方式回到大陆,后续以线人的身份开展地下活动。

在“自愿遣返”的方案正式施行之前,那2.2万志愿军战俘大概率会遭到了非人的待遇,他们大多数甚至还会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摧残。

选择自愿遣返的那8000多名志愿军战俘,抛开当中可能混杂的老蒋势力外,他们的意志力和忠心都是得到保障的。

至于那1.4万即便背负骂名也要奔赴台湾的志愿军战俘,这当中其实也有诸多原因。

这些战俘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被美军和老蒋强迫赴台的,另一类则是个人选择、主动赴台的。

前者往往少不了美军和老蒋的威逼利诱,若不服从,各种严刑酷法便付诸身上。

很多赴台的志愿军战俘都是身体残缺的,部分战俘的脸上甚至还刻上了污蔑新中国的信息。

这些战俘或身体不便,或畏惧猜忌而奔赴了海峡对岸。

后者则是部分志愿军战俘的个人选择,这些志愿军战士的意志力往往是十分薄弱的,他们对于我党的效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这部分群体基本上都是被我党收编的前老蒋势力,他们在内战结束后便成了我党的新军。

由于加入我党没多久,这些群体并没有受到我党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故而会出现意志力薄弱和忠心度不足的情况。

老蒋的势力速来是“乌合之众”的代名词,他们在内战时并没有高度的凝聚力和纪律性,最终溃败到海峡对岸也是有因可循的。

即便他们的一些残余部队已经被我党收编入内,但懒散和意志薄弱的缺点还是在抗美援朝中显现出来了。

除此之外,主动赴台的战俘还有不少是台湾籍的,他们选择回到家乡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1.4万志愿军战俘或主动、或被迫,或无奈、或意志薄弱,他们均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战争年间,他们亲赴战场,亲眼见证了前线的残酷与无情。

身为后人,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不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贬低他们。

结语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立国之战,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赢得了胜利。

尽管这场战争出现了1.4万志愿军战俘赴台的现象,但这并不影响后人们对于志愿军战士们的高度评价。

这些战俘或主动或被动地奔赴海峡对岸,这当中都是有因可循的,后人们不应对此有所置喙。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

0 阅读:4

秋恒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