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我是不懂技术的,正因为不懂,所以比任何人都支持技术!”
在2017年成立阿里巴巴达摩院之初,马云面对记者说出了这一段话,他计划在三年内为其投资1000亿人民币,甚至扬言要比阿里活的更久,以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为目标。
然而在坚持了8年后,达摩院动荡的消息却层出不穷,不仅传出实验室解散、裁员的消息,达摩院内所有量子实验设备还将无偿捐助给浙江大学,不少人猜测达摩院已经被马云视为“弃子”。
曾经雄心壮志的马云,为何要忍痛放弃达摩院研究项目?阿里达摩院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大起大落的达摩院
马云作为首屈一指的商界大佬,身上的武侠情怀也很是浓厚,之所以为一家专攻科技的研究所取名为“达摩院”,是因为在金庸小说中,达摩院是武学研究的最高机构,也代表了“修为”的最高境界。
在阿里达摩院2017年设立之初,马云直接立下几个宏伟的目标,他觉得科技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所以达摩院应该比阿里本身活的更久,而且要切实解决人类未来即将面临的问题,比如癌症医疗、人工智能等技术面临的瓶颈,要完成造福全人类的事业。
甚至在马云眼里,阿里达摩院在未来会超过英特尔,就连微软、IBM这些科技龙头公司也不再话下,也决心孤注一掷,斥资千亿扶持达摩院的发展。
但因为不懂科技和数学,马云只好找来量子计算领域的“大拿”施尧耘坐镇达摩院,担任阿里云首席量子技术科学家。
而施尧耘也不负众望,第二年他率领的团队就研制出了先进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在当时,全世界只有谷歌深耕量子计算领域,阿里达摩院的成果直接打破了谷歌的“量子垄断”,让世界诧异,也让中国为之自豪。
2019年,达摩院又推出了首款AI芯片“含光800”,这枚芯片相当于10个传统芯片的算力,期间马云为了加快研究进度,还斥巨资收购了拥有20年芯片研发经验的公司中天微。
2020年,达摩院团队研究出的“太章2.0”仅用20天的时间,完成了传统计算方法要花一万年计算的成果,芯片的比特精度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准。
不仅如此,达摩院的学术研究成果也震惊世界,多次出现在全球权威科研刊物上。
然而就在达摩院的研究发展牵动着世界科学家的神经时,2023年11月26日达摩院却传出了要“联合”浙大发展的消息,但从把所有量子计算设备捐赠给浙大的行为来看,达摩院的量子研究计划已被搁浅。
经网友们进一步证实,在当天达摩院的官网上,量子计算相关的招聘岗位已全部消失,实验室的主页也全部被清空。
曾经风光无限的达摩院沦落到如此地步,只换来无数网友的一声叹息,然而为什么马云会做出这个决定呢?
背后隐痛
之所以达摩院在取得成果后迅速衰退,和一个字脱离不了关系,那就是“钱”。
马云自称不懂技术,但他却坚信技术能带动人类的发展,却始终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于高估了技术价值,却低估了技术研发和落地实现价值的难度。
虽然达摩院打造出的产品和研发出的成果听起来“高大上”,却始终停留在内部消化阶段,一直没能完成量产,要想打造出一款大众适用的产品,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随着技术的深入,研发资金也水涨船高,难度越来越大,后期陷入瓶颈只能打“持久战”,但量子计算斥资千亿也难听出个响来,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谁都不知道方向对不对。
根据达摩院2022年的财报显示,一年的营收只有4亿出头,相比于动辄十亿百亿的投入,根本入不敷出,而且逐年营收还在同比下滑,达摩院的项目已然成为了阿里的“烫手山芋。”
很多达摩院内的技术大牛在看到公司“落难”后,也都纷纷选择另寻出路,在2022年初,达摩院的自动驾驶负责人王刚就选择辞职,副院长金榕也在其后离开了达摩院,在短短几年内达摩院离职的高层达30%,失去了领头羊,研究项目更是举步维艰。
雪上加霜的是,在近几年阿里又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再加上在零售业也面临着被后起之秀反超的风险,所以阿里才不得不重新审视达摩院的商业价值,对达摩院不断“瘦身”。
只能说达摩院的由盛到衰,就像是黄粱一梦,也希望马云在这几年中能重整旗鼓,继续扶持达摩院做出傲人的成绩。
结语
技术发展牵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作为一项“烧钱”的项目,必须要考虑如何实现研发的良性运行,完成变现,这样才能让科研项目成为“活水”,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动力。
信息来源:
1.新浪财经2023.12.01《解构阿里系丨进退之间 承载马云梦想的“达摩院”何去何从?》
2.金融界2022.07.08《阿里量子计算成果登上全球物理学顶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3.界面新闻2023.11.26《达摩院联合浙江大学发展量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