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玄武门之变,大家就会想起李世民啥兄上位,成为大唐太子。那么李世民为什么会发起玄武门之变呢?当上皇帝后他又是怎样的皇帝,咱们今天就来聊聊。
首先,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是因为,通过合法手段与口头上的言论是争不过太子李建成的。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的是根本原因,李世民文武双全,颇具雄才大略,天生的帝王。一开始李渊晋阳起兵,李世民就为自己的父亲谋划计谋,保证了李渊起兵的成功,李渊给李世民画了张大饼,事成后就让李世民做太子。
李世民打仗也不含糊,他一个人就打下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积累了赫赫战功,威望日盛,特别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热烈欢迎。
咱们再来说说太子李建成,他是李渊的嫡长子,而嫡长子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因此当李渊被杨侑封为唐王之后,李建成便成为世子;随后当李渊成为唐高祖之后,李建成也就顺水推舟地成为了太子。
李建成当年打天下也立下了战功,可是看着自己的弟弟李世民的威望比自己还高的时候,李建成就必须把李世民除掉,同样李渊的第四个儿子李元吉和李世民与不对付,太子与李元吉就组成了同盟。
李世民本身就不服气,李建成又来找事。为了皇位李世民不得不使用特殊手段来竞争,当时就双方支持者的对比来说,李建成是超过李世民的,朝堂上大部分臣子是支持李建成的。压垮事情最后一件事,就是太子暗杀李世民。
随后李世民心一狠,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诞生了,在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入朝的半路上彻底解决,史称玄武门之变。李渊一看李世民来真的,最后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称帝庙号唐太宗,在627年1月23日改元贞观,揭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作为皇帝来说,李世民真的算是难得一遇的好皇帝,最为明显的就是他善于纳谏别人的建议,这其中我们所知道的魏征。魏征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重要的谋士,到了李世民一朝,李世民没有为难魏征,反而更加的重用他,魏征有时候说话太直接了,让李世民在大臣面前下不来台,即使特别生气李世民也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正是李世民这种博大的胸怀,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就稳固朝政,让那些之前誓死与李世民抗争到底的人都顺利归附。
唐太宗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广开言路,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李世民还完善隋朝留下的科举制度,笼络了天下的大量人才,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大唐王朝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