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珍:嫁大6岁圈外人不后悔,男主内女主外,他是全家顶梁柱

彬栋谈娱乐 2023-03-20 15:26:02

把父母送进养老院,真的就是不孝吗?

2006年,70岁的于淑珍与76岁的老伴一起住进了养老院。此消息被传出以后,不少人红着脸骂于淑珍的儿女是“白眼狼”、“丧尽天良”。

更有难听的还诅咒他们得不到好结果,将来老了肯定也会被他们的子女抛弃。可于淑珍的儿女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般不孝吗?

对此,于淑珍哈哈大笑,语气欢快地说:“我来养老院都是自己的选择,不是孩子们不要我,而是我不要他们了!”

为何晚年的于淑珍会选择住养老院,她的儿女都做了什么?

01、“长姐如母”,独自抚养弟弟妹妹

1936年,于淑珍出生在河北的一处普通家庭里。她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母取名为“珍”,寓意不言而喻。

在那个孩子成群的年代里,所有人都信奉“多子多福”的观点,认为家里孩子越多越好。

于淑珍的父母也是如此,所以在于淑珍之后,他们又生了4个孩子。

家里有9个孩子要养,虽然那个时候的物价低,可这么一大家子人的开支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所以,不光于淑珍的父亲要工作,就连母亲也是坐完月子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工作岗位。

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自然就落到了于淑珍小小的肩膀上。

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赚的钱都交给于淑珍。可他们都是普通人,辛辛苦苦一年又能赚多少钱呢?

杯水车薪的薪水让于淑珍只能想尽办法给几个弟弟妹妹改善伙食。

那个时候的河水清澈,鱼儿肉质肥美。为了弟弟妹妹,于淑珍学会了如何捕鱼,每次都能抓好几条鱼。

每到这个时候,家里总是欢呼雀跃,笑声不停。

但也不可能一直逮鱼,于淑珍就上山挖野菜。一边挖,还一边唱着歌。歌声回荡在整个山谷中,沁人心脾。

就在这样的生活中,于淑珍逐渐热爱上了唱歌。

02、生母过世,继母慈爱

因为生子过多,再加上长期的疲惫,于淑珍的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在她8岁那年更是归于极乐。

父亲一个人要养家、种地,还要照顾这么多孩子,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

后来,经人介绍,父亲又娶了继室。没有恶毒的后妈戏码,有的只有一大家子人温馨的场景。

继母性情温和,对待于淑珍姐弟们都是一视同仁。哪怕是后来她又生了4个孩子,也从来没有区别对待。

后来,他们一家子人去了天津定居。

1952年,为了帮父母减轻负担的于淑珍进入工厂。这一年,她才16岁。在工厂做工的日子里,她最喜欢的就是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歌声。

闲暇之余,她还报了业余歌唱班。至此,白天打工,晚上学习唱歌就成了那几年里她生活的全部。

每个月她还会把赚来的钱都寄回家去,父母总说:“淑珍是家里最懂事的孩子,也多亏了她撑起这个家。”

1955年,文化馆向外招会唱歌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的于淑珍自然坐不住。这几年的学习虽然让她算不上翘楚,却也让她的歌声更加动听。

她兴奋地去面试,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没有让她失望。

1956年,她跟着馆里去参加演出,当时正好遇到了歌剧院的领导。领导坐在台下,于淑珍在台上演唱《美丽的姑娘》。

她一开口,领导的神色都变得不一样了。

领导觉得于淑珍就是他想要的人,可是他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在演出结束后就离开了。

几日后,一位姓闫的男性拿着调令来到文化馆,找到于淑珍说:“于淑珍同志,你被歌剧院录取,收拾一下东西跟我去报到吧。”

听到这个消息,于淑珍当场愣在了原地,她轻声问道:“真的吗?”

在看到闫同志点了点头后,她兴奋的立马去收拾东西,然后告别领导。临走前,领导对她说:“你是个好苗子,以后会有大发展。”

因为于淑珍之前并没有接受太过专业的指导和学习,所以在进入剧院后的她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不过,剧院领导认为于淑珍很特别,如果安排老师很有可能埋没她独有的风格,干脆任她发展。

但于淑珍并没有放任自己,而是专心的和剧院里的每一位前辈学习。

03、嫁大6岁圈外人不后悔

1956年,这一年是北京首届音乐会,举国上下都很重视。刚进团不久的于淑珍得到机会跟随剧院去往北京,她坐在皮卡车里,一路上都很兴奋。

即便是很多年以后再次回忆起这件事,于淑珍脸上依旧能看出当年的激动。

虽然这次于淑珍只是观摩学习,却给了她极大的激励。

演出结束回到天津后,于淑珍开始登台演出。从最初的大合唱,到最后的独唱领唱,于淑珍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她不仅嗓音独特,还特别有想法。由于没怎么上过学,所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上大学。

但当时演出繁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上学。于是她开始学习河北梆子、京剧等,将戏曲、国外歌曲以及各种不同的民族声乐都融合在一起。

此举确实增强了她的水平,让她逐渐站稳“台柱子”的位置。在事业平稳发展的同时,于淑珍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她的丈夫就是当初去文化馆接她的闫同志,老闫当年对于淑珍一见钟情。于淑珍进入剧院后,开朗活泼的性格,再加上悦耳清脆的歌声吸引了不少男同志。

所以于淑珍在剧院很受欢迎,有很多人追求她。尽管于淑珍无心恋爱,可依旧让老闫有了危机感。

这天,老闫和自己的好哥们在一起闲聊,老闫说:“于淑珍也太受欢迎了,万一哪天接受了别人该怎么办啊?”

老闫的好哥们给他出了个主意,后来果然追到了于淑珍。

当时老闫分别找了剧院里的3位大姐,希望她们给自己说媒,都是找的于淑珍。这三位大姐介绍的时候都没说对方的名字,只是约着地点见面。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于淑珍并没有同意。她觉得老闫这个人闷闷地,不爱说话,像个闷瓜。

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于淑珍有了点松动,她想着:“两个大姐都介绍这个人,是不是说明他也有自己不知道的优点?”

等到第三次见面的时候,于淑珍就提出:“我们试试吧,三次都相在了一起,挺有缘分的。”

二人相处了一段时间,觉得彼此都可以,老闫就提出了结婚的想法。

可此时于淑珍却开始犹豫,她说:“我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妹妹很多,我的工资基本都拿来补贴他们了,婚后肯定还是这样。如果你不能接受,那我们早点结束吧。”

老闫拉起于淑珍的手说道:“如果你是个对自己父母和兄弟姐妹不管不顾的人,那我才要放手。”

二人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原本老闫也是歌唱家,可他却心甘情愿为了妻子转到文职当个“闲人”,只为了当“家庭煮夫”,让妻子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那个年代对“男主内”存有很多偏见,老闫这样的选择,自然免不了遭受很多流言蜚语。可他不在乎,他只知道自己这样做很幸福。

于淑珍经常说:“如果没有他,我肯定无法安心唱歌,他是我坚实的臂膀和依靠。”

可惜在1966年-1976年,由于国内形势进入特殊期,于淑珍的事业不温不火,赚的钱完全不够养活自己,更别提贴补家人。

在这个时候,老闫竟主动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于淑珍的娘家。对此,于淑珍感动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04、即使废了嗓子,也不愿让观众失望

1976年,于淑珍跟随剧院去日本演出,遇到了当时著名的作曲家吕远。吕远很喜欢于淑珍的歌声,主动找到她说:“有机会我们可以合作吗?”

于淑珍自然答应,可她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自己这种小角色,对方这种大咖怎么会放在心上?

可她没想到,1979年,吕远真的找到她演唱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这首歌是电影《甜蜜的事业》的插曲,那个时候都是先放歌再放电影,所以大家在看电影前都会先领略于淑珍动听的歌曲。

而且这首歌还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和电音搭配,这在当时十分少见,所以于淑珍在录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曾反复唱过很多遍。

但她从不畏艰难,反而一次比一次认真。

于淑珍凭借着这首歌大火,每天忙得找不到北,家也没有时间回。

老闫从来不抱怨,反而特别支持妻子的工作。面对外面的流言蜚语,老闫也直面迎击,他不希望妻子听到这些会令她不开心的话。

于淑珍全国各地的演出,有时候一天能唱十几场,嗓子使用过度。在一次演出中,于淑珍突然就说不出话来。大家急忙带她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用嗓过度,需要休息。

可于淑珍却坚持把当天剩下的几场唱完,有前辈不解的问:“你难道不要你的嗓子了吗?”

于淑珍回答:“票都卖出去了,我不能辜负观众。即便是今天过后我再也不能唱歌,我也要把今天的唱完。”

后来,于淑珍真的说不出话,可却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

05、男主内女主外,丈夫是全家顶梁柱

丈夫知道此事后,忙前忙后的照顾她,最后于淑珍顺利康复。恢复身体的于淑珍连多休息一天都不肯,又马上回到了剧院。

事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于淑珍说道:“唱歌是我的全部事业,我一定要做好才行。”

其实像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但每一次于淑珍的选择都是一样。

有一次她因感冒嗓子沙哑,有人提出:“于老师,我们可以使用假唱,你要多注意休息。”

可一向好脾气的于淑珍听到这话却红了脸,她说:“假唱不就是糊弄观众吗?这样的行为岂不是在骗人?我不会用假唱的。”

这么多年来,于淑珍与老闫一直都是“男主内,女主外”的相处模式。两个人从来没有吵过架,不管于淑珍发生什么,老闫永远都陪在她身边照顾她。

于淑珍说过:“丈夫就是我的顶梁柱。”他们夫妻之间,相辅相成,令人羡慕。子女也很孝顺,儿子在北京工作,女儿则是在天津。

于淑珍退休后,就和老闫待在家里照顾他。因为老闫比她大6岁,患有各种慢性病,时常住院。

于淑珍一个人照顾老闫有些费劲,不仅她也步入老年时期,身体大不如从前。

每次老闫住院,一双儿女总是会放下所有的事情从外地赶过来照顾父亲,然后当晚再回去继续工作。

这样的次数多了,于淑珍于心不忍。她不舍得看自己的孩子如此操劳,她想了个办法。

06、有儿有女有退休金,晚年却和丈夫住养老院,原因让人感动

2016年,有儿有女又退休金淑珍和老闫一块去了养老院。

于淑珍的子女很不理解的问:“妈,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吗?是我们不孝顺吗?你这是干嘛啊?这不是陷我们于不义吗?”

在外界收到消息后,纷纷怒骂于淑珍的儿女:“太不是个东西了,居然把自己的爹妈送去养老院。”

“这样的子女真不孝,风水轮流转,以后肯定也有他们好受的。”

于淑珍公开回应:“我有退休工资,我自己能够养活我自己。在养老院不用做饭,所有的事情都有人帮着打理,我过得很清闲。”

她还说:“我选择去养老院,并非是孩子们不孝顺。我老伴身体不好,每次他们都费心费力的照顾,身为子女,他们做得很好。可我不忍心看到他们这么辛苦啊,孩子大了,有他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不想拖累他们。”

于淑珍还和子女说:“孝顺并不是非要把父母带在身边,有时候支持和尊重父母的决定,同样也是一种孝顺。”

于淑珍做出解释后,所有人都理解了她。如今的于淑珍不光在养老院过得很好,还进入了老年大学。

学习画画、插画、写字、绣花,且技艺超群,尤其是画功,比不上一流画家,但也有不少人求画。

子女也经常会去养老院看他们,每次于淑珍都是红光满面,精神饱满。看到母亲这样,他们才逐渐放下心。

于淑珍平时还会给其他老人唱歌,如果有人有兴趣,她同样也会教几句。

有人问:“为什么不去教学生唱歌呢?”

于淑珍回应:“刚退休那会确实有很多学校发出邀请,但都被我拒绝了。我觉得有人会唱歌,可不一定会教学。而我就是只会唱歌不会教书,如果让我当老师,很有可能误人子弟。”

曾经有人是这样评价于淑珍的:“老实做人、认真从业。”

确实,于淑珍这一辈子都在认认真真唱歌,从来不曾懈怠过半分。而她做人的大智慧,同样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她不拖累子女,勇于追求自己的生活,她这一生活得精彩又丰富。

都说“养儿防老”,但像于淑珍这样的人,不管有没有子女,她都可以将余生过得欢快又幸福。

0 阅读:24
彬栋谈娱乐

彬栋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