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陈慧芳,今年38岁,初中学历,来自一个小县城,已经结婚十五年,有一个12岁的儿子。
丈夫在县里的一家私营建材公司上班,收入一般,我自己在镇上的一家幼儿园做保育员,工资不高,但好歹清闲,也能够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我们一家三口在镇上买了套二手房,房贷还剩三年。
生活虽不富裕,但也算稳定。
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家里有我和一个弟弟。
我是老大,从小就承担了不少家务,但父母的眼里始终只有弟弟。
母亲尤其宠着他,从小到大,我的学费、生活费总是紧巴巴的,而弟弟却不愁吃穿。
后来我早早出来打工,是为了供弟弟读书。
可他大学没考上,混了几年后娶了个在城里打工的媳妇,如今也有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
我的外婆住在乡下,今年已经82岁了。我对她感情深厚,她年轻时候特别疼我,我小时候最幸福的回忆,大多都是在她的小院子里度过的。
后来因为我嫁得远,工作又忙,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心里始终有愧。
就在昨天傍晚,我刚做完晚饭,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外婆病得很重,要动手术,需要筹钱,问我能不能凑个五万。我当时听得一愣,心里一急,差点就答应了下来。
但就在这时,我的大姨突然给我发来一段视频。
——视频里,外婆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大姨一边给她梳头,一边笑着说:“妈,今天太阳好,再坐一会儿。”而外婆也笑着点头,身子骨硬朗,哪像是要动手术的样子?
那一刻,我手里的电话差点没拿稳。
我把视频看了两遍,心里直打鼓。电话那头,母亲还在催:“你那边能不能快点?医院说要尽快安排手术,耽误不得。”
我忍不住问:“妈,你在哪家医院?外婆得的什么病?”
母亲一愣,语气迟疑了一下:“不在县里,是去市里了,人年纪大,县医院治不了。医生说是肝上有个瘤子,要动手术,五万是初步费用。”
“那你拍个照片给我看看吧,病历也给我传一下,我问问我们这边的熟人,看看那边医院靠不靠谱。”
她语气立马变得不耐烦,“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多事?以前你外婆疼你还少啊?现在她要动手术了,你还怀疑我骗你?”
我没吭声,把电话挂了。
我和大姨的关系一直不错,于是我赶紧打过去确认。
“大姨,外婆真的生病了吗?”
电话那头,大姨笑了:“没啊,刚吃完鸡蛋羹,问我中午是不是又偷吃糖了。你妈又咋了?”
我把母亲说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姨。
她听完沉默了好一会,才叹口气说:“慧芳,你妈啊,这几年日子不好过,你弟弟又不争气,她不止一次跟我借钱,说是给外婆看病,我还真信过。但后来我发现她拿钱都是给你弟弟换车、还网贷的。”
我脑子里“嗡”的一声。原来,这不是第一次?
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一次,母亲突然打电话说外婆摔断了腿,要动手术,那次我凑了三千块,她连个收据都没给我。我当时觉得不对劲,但想着人老了,摔一跤的确得住院,也没多问。
现在想来,可能那次也是假的。
“你弟弟欠了多少?”我咬牙问。
“谁知道,他媳妇在外面花钱大手大脚,两个孩子都要上学,还不管老人。你妈现在自己也没退休金,全靠你弟弟给生活费。你弟弟前段时间还跟我说,要不把外婆的房子卖了换点钱。”
我眼泪一下子掉下来。
我想起小时候,我每天放学后都得去割猪草、喂鸡喂鸭,而弟弟在屋里看电视。母亲总是说:“你是姐姐,照顾弟弟是应该的。”
我高二那年想考技校,母亲却说家里没钱,结果第二年就送我弟弟去了县里的职专。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没钱”只是对我说的。
结婚之后,我每年都会寄钱回家,有时候是逢年过节,有时候是母亲打电话说家里缺什么。可她从不问我日子过得怎么样,从不问我孩子上学的钱够不够。
我公公婆婆都已经去世多年,我们家全靠我和丈夫撑着。儿子上学每年都要交辅导班费用,我自己也常常省吃俭用。可每次母亲开口,我总是咬咬牙就答应了。
因为那是我妈啊,我总觉得不能不管。
可现在,我忽然觉得自己像个笑话。
我跟大姨说了谢谢,挂了电话。
晚上,丈夫看我发呆,问我怎么了。我犹豫了一会,把事情告诉了他。
他一拍大腿,站起来就说:“你早该看清楚了!你妈那心思,全在你弟身上,我们家这几年光给你娘家出了多少?我不说,是怕你难堪。”
我低下头,小声说:“我知道了,以后我会把钱留给我们家。”
他叹了口气,坐下抱住我,说:“我们不容易,儿子还小,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你啊,得学会说‘不’。”
我点点头。
第二天,母亲又打电话来:“钱筹得怎么样了?你外婆可等不了。”
我深吸一口气,说:“妈,我问了大姨,外婆身体挺好。你要是有困难,咱们坐下来好好说,我能帮的会帮,但不要拿外婆说事。”
她沉默了一会,忽然提高声音:“好啊,你现在翅膀硬了,开始怀疑我骗你?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
“妈,你养我是你该养,弟弟你也养了。但我现在有我自己的家,我的儿子还要上学,我们的房贷还没还完。我不是不孝顺,但不能再被你利用感情绑架了。”
她挂了电话,再没打来。
我知道,她生气了。但我终于说出了憋在心里多年的话。
03直到现在,我还会想起外婆的笑容。她是我童年里最温暖的存在。她可能永远不知道,外孙女曾经因为她,被人骗了多少次。
母亲没有再联系我,我也没再主动打电话。我知道,她心里觉得我变了,可我也终于明白,有些亲情,不能一味付出。 真正的孝顺,是出自心甘情愿,而不是被情感绑架。
弟弟的日子依旧过得一团糟,但那已经不再是我能拯救的了。我只想把有限的爱,给我的丈夫和孩子,他们才是我真正的家。
有时候, 学会拒绝,是一种成长。
或许某一天,我和母亲还能坐下来,好好谈谈。但那天之前,我会先把自己和小家照顾好,日子还长,未来还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