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数据透视出哪些城与人新趋势|青年发展型城市报告精华

城市研究 2024-08-18 02:04:23

2024年8月14日至15日,2024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在杭州召开,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在论坛发布了《年轻人最爱的城市和街区?——数据透视城与人新趋势》报告。报告从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多年来积累的海量数据切入,深入剖析了中国年轻人才流动的最新趋势,并以杭州的城市活力空间演进为案例具体剖析了年轻人的城市使用特征。

中国年轻人才流动新趋势

趋势1: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绝对优势走低

经历了2000年到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后,北上广深4座一线城市近5-10年内常住人口波动较缓,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多个减量年份。继2022年的短暂回落后,2023年,4座城市的常住人口重新回流。

从全国视角来看,一线城市的绝对优势已开始走低。根据智联招聘的毕业生流向数据,北上广深吸收全国毕业生的比例近5年内下跌了4.53%。2023年,广州受益于全国规模第一的大学生规模、较低的生活成本,成为仅次于北京的毕业生首选就业地。上海、深圳的毕业生首选就业指数已被新一线城市成都反超。

趋势2:强省会成为腹地人才集聚支点

以成都为例,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共有外地户籍的常住人口683.49万,其中534.13万人来自四川省内,占比近80%。2000年至2023年,成都在四川省内的人口首位度不断提高,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13%升至26%。

省会对本省人才吸引力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以成都、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地区为代表的省会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加强;武汉、合肥等部分中部地区省会吸引力相对稳定;以西宁、哈尔滨为代表的省会相对来说产业竞争力较弱、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就业吸引力下跌明显。

趋势3:19-24岁“新新年轻人”的区域和城市选择出现新偏好

报告分析显示,“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主要省会城市仍享有人口红利的规模和年龄结构优势。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持续拥有青年人口红利,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青年人口占比超过30%。部分人口大省如“山河四省”地区面临严重的青年流失问题,年轻人结构占比通常低于20%。

进一步聚焦将对城市未来活力产生重要影响的19至24岁的“新新年轻人”,会发现他们的流动趋势也有显著变化。

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为例,报告运用区位熵算法分析了各城市的年轻人优势度。尽管大湾区具有年轻人的存量优势,但最新数据表明其对19至24岁“新新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减弱。相比之下,部分长三角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优势度正在上升,例如南京和金华超过了广州;杭州和合肥逐渐追赶上深圳;嘉兴和常州则超越了大湾区的佛山和中山。

数据透视杭州城市活力空间

杭州创新地图变化:创新集聚区遍地开花

创新地图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数据识别杭州市创新集聚区。地图显示,相比2017年就已相对成熟的滨江和未来科技城等典型创新集聚区,近年杭州在城东新城、西溪、之江新城等区域也出现了新的创新集聚点。

杭州消费地图变化:新兴商业副中心多元增长

通过对500多个主流消费品牌门店数据的连续监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杭州消费地图的变化中发现西部、北部地区出现了显著的商业增长,具体的新集聚区主要出现在西部的未来科技城、西溪、之江新城、富阳;以及北部的运河、城东新城等板块。

杭州休闲地图变化:休闲空间环绕新经济集聚区同步增长

休闲地图通过对博物馆、美术馆、剧院、运动场馆等文化体育设施数据开展空间计算得出。杭州文化体育设施的增长与商业消费中心的成长基本一致,在几个新兴中心出现了功能高度复合的板块。

杭州城市活力地图变化:年轻居住空间和城市复合活力空间高度重叠

将创新、商业和休闲空间叠合分析,2017年时杭州已经出现多个较明显的复合空间集聚区。到2023年,杭州复合活力空间主要在原基础上生长扩张,同时,城西的未来科技城-云城、西溪板块也出现了新的复合空间。

进一步叠加人流数据,可以发现年轻人集聚区与城市复合活力空间高度重合,主要集中在创新、消费、休闲空间周围。

杭州的空间地图演进中,未来科技城和西溪区域的五常街道两个案例值得关注。未来科技城主打未来产业与社区紧密结合,满足了年轻人对新鲜机会和新质生活的需求,过去10年人口总量突破40万人,且平均年龄从42岁降至32岁。五常街道则集聚了64个园区、近两万家企业,包括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并实现了园、景、城的融合。

0 阅读:0

城市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