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加红军长征的英国传教士的传奇经历

史海探踪 2023-02-19 13:28:56

我国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那次“长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红军的漫漫长征历程中,有一位名叫勃沙特的英国传教士也跟随红军进行了长征,而且这位名叫勃沙特的传教士还为长征中的红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今天笔者来给大家讲讲这件事。

1934年,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调集百万大军对红军的几个根据地进行围剿。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都开始了“长征”。

1934年10月1日,萧克将军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时,在一个小山坡上遇到了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和他的妻子罗达。

红军当即扣押了勃沙特和他的妻子。因为红军认为,勃沙特宣传的基督教义与红军宣传的共产主义信念相悖,认为基督教麻痹了人民的精神,所以,红军对外国教会采取了坚决取缔的措施。

另据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扣留外国传教士的原因,是因为红军当时药品和军费极度短缺,是想通过他们弄到一点药品或军费,缓解一下红军的困难。对于被扣的外国传教士,红军会告知教会方面可用红军急需的药品、盐、电池等物资来抵赎。

后来勃沙特的妻子被红军释放,而勃沙特则跟随红军一起开始了漫长的长征历程。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勃沙特对红军有了愈来愈深刻的认识。红军严明的纪律、不赌博、不抽大烟的优良作风,给勃沙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红军没有没收勃沙特的个人财物,红军领导并严格禁止战士们以“洋鬼子”、“大鼻子”这样含有贬义的词来称呼他,而是称他为“外国人”或“老勃”。

在行军中,红军总是尽一切可能照顾他。因为阴雨潮湿,勃沙特提出要一块油布,结果给了他一件床单。勃沙特的鞋坏了,红军给他找了一双非常合脚的橡胶雨鞋,而这双鞋却是从一位红军战士的脚上脱下来的。

红军的关心和照顾,使勃沙特抛弃了抱怨和偏见。他开始积极为红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勃沙特多次给他在上海和南京的朋友们写信,让他们为红军采购药品、筹集经费,给红军帮了很大的忙。

后来,红二方面军的贺龙、王震、萧克等红军高级领导都接见了他。而勃沙特印象最深刻的是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长萧克。

有一天萧克将军将勃沙特请去,让他帮忙翻译一张在战场上缴获的法文版贵州地图。当时,红军在贵州用的地图是中学生课本上的只有20平方厘米大的地图,该地图中只有省会、县城、大市镇、和大河流、大山脉,小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显示,用起来十分不便,而这张法文地图足有一平方米大,连贵州的农村和小河沟都标注的十分详细。

勃沙特既懂法文也懂中文,在萧克将军的指点下,勃沙特把这张法文地图上法国文字标注的山脉、村镇、河流等,用中国语言说了出来。两个人直到深夜才把这张法文地图翻译完。萧克将军对勃沙特的友好合作十分满意。据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红军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勃沙特翻译的这张法文地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36年4月12日,在红二方面军即将由云南北上川康时,红军释放了勃沙特。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长萧克将军亲自向勃沙特宣布了释放令。萧克等红军首长还设宴为勃沙特饯行,与他握手道别,并给他发放了去昆明的足够的路费(10块大洋)。

勃沙特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4月,跟随红六军团长征时间达560天,行程一万多里,转战了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云南等五各省,成为红军长征途中一名奇特的参加者。

勃沙特到了昆明以后,立即着手整理自己在红军中的那段亲身经历。

在别人协助下,勃沙特写出了一本长达12章、共计288页的回忆录《神灵之手》,又名《一个为基督事业在中国被俘者的自述》。这本书1936的11月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成为西方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专著。

勃沙特在这本书中称赞中国的红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高度评价红军长征时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其中记载了有一次在行军途中,忽然遭遇敌军飞机轰炸,他和战士们一起躲进农夫果园,当时果园里的果子已经熟透了,但是没有一个红军战士去摘,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红军严明的纪律令他大受震撼。这本书从侧面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

作为一部首次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情况的著作,它对研究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史无疑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专家们认为,勃沙特的这本回忆录是目前研究中共党史,尤其是研究红军长征史的独一无二的原始史料,其史料价值已超过美国作家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1986年5月27日,萧克将军在得知勃沙特先生的近况后,曾去信问候老朋友勃沙特。

1987年12月,90岁高龄的勃沙特在英国接受了《人民日报》驻英国记者的采访,在记者的要求下,他讲述了当年他与红军一起长征的传奇经历。

我是史海探踪,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3 阅读:46

史海探踪

简介:历史非常精彩,让我们一起品味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