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向中高端升级,人力成本升高,低端产业在国内已经竞争不过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因此逐步向外迁移。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过去的英国,美国,日本,韩国,都是这样,我国看起来也不会例外。
东莞的工厂
对于我国来说,产业的向外迁移,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对我们搞的脱钩断链,逼迫部分产业迁出我国。这个还是起到一些效果的,比如我国的光伏产业,由于受到美国的打压,不得不去东南亚设厂,然后从东南亚出口到美国,客观上形成了产业从我国的外迁。
以上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我国部分产业产业的外迁已经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迁到哪里去呢?客观上来说,东南亚最优,非洲次之,至于印度,应该尽量避免。
东南亚十个国家虽然有五个国家和我国在南海有纠纷,但只有同菲律宾的争端有时候比较激烈,菲律宾有时候看起来跳得很欢,会出反华的总统,比如阿基诺三世,但也会出比较亲华的总统,比如阿罗约以及杜特尔特。总体上看双方的合作还是大于斗争,最近我国还向菲国捐助了粮食和化肥。至于越南,双方的争端基本上是可控的,最近越南在南海和我国出现了争执,但我国仍然在其国内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向其出售电力,就说明了这一点。
东南亚很多国家有大量的华人移民后裔,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双方能够比较好的沟通,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也正好和东南亚互补,东南亚承接中国的产业迁移有经济的合理性。
越南的工业园
另外,东南亚的国家,除了印尼之外,都不算大国,即使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体量也不过是我国的一个省,比如这两年很火的越南,其GDP总量也不过相当于我的广西省,虽然和我国在南海有争端,但很难对我国构成大的威胁。至于相对大一点的印度尼西亚,其国家政策偏向独立自主,并不是一个向西方一边倒的国家,其发展起来对中国也是好事,有利于多极化世界的形成。
如果说东南亚部分国家和我国还有一些矛盾的话,那么非洲就和我国完全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问题了。越南的工人工资已经接近2000元,而据去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中国人说,哪里的工资只要两三百人民币,比越南还低一个数量级。非洲国家还有一个好处靠近欧洲,这也意味着做对欧贸易的公司更加靠近市场。不过非洲国家的问题是政治不太稳定,要是突然打起仗来可能投资就血本无归了,适合愿意冒险的人去投资。
印度恒河上漂浮的垃圾
最不该去的是印度,印度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而且和我国有大面积的领土争端,这个矛盾很难调和。美国现在拉拢印度来对付中国,其开出的最让印度动心的价码就是将我国的产业链转移到印度。印度这个国家强大起来后只会成为我国的压力,绝不会是我国的好朋友。印度还有抢劫外资的传统,任何外资企业在印度赚了钱,最后大概率遭到印度的罚款,如果你根本没有违规,他会制定一条新规则来判你违规,然后还是给你罚款,小米和雷军现在应该深有体会。印度人做生意也不讲规则,能骗就骗,上海电气垫资88亿元给印度做的超临界火力发电厂已经运行好几年了,现在不但一分钱还没拿到手,反而遭到印度方面21亿元的索赔。另外,现在由于印度国内的反华气氛,中国企业在印度还要额外遭遇更多的政治风险。印度去年一口气关停了在印度运营的所有中国APP,很多人在印度的投资血本无归。
由此可见,在部分产业链外迁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国要做好产业外迁的服务和引导工作,引导外迁产业迁往东南亚或者非洲,限制产业前往印度。
此木
小米不这么认为还觉得自己伟大
用户15xxx39
对在印度投资的中企,应该以资敌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