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霓裳:生母曾是罪臣之妃!历史上曹王李明缘何不被待见?

纵横点 2024-09-07 21:15:21

《风起霓裳》以大唐太宗和高宗两朝为故事的历史背景,以裴行俭和库狄琉璃的爱情为主线,同时还穿插着大唐前期的众多历史事件为脉络,真实风云人物也陆续出现在剧情之中,一件袆衣引发的诸多风波,皆因杨妃可能被封后的传言而起,杨妃给唐太宗李世民生的儿子李明在历史上又有什么生平与事迹呢?

太子晋王李治照料唐太宗李世民

在《风起霓裳》中,十四皇子曹王李明于贞观二十二年出场,在太宗病重期间,他与母妃杨氏一起探望太宗;杨妃仗着太宗的宠爱提出让共同的儿子曹明来侍奉太宗,以分担太子晋王李治的责任,而李明直接不给李治面子说是为了父皇的安危,才决定来侍疾,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担心太子李治照顾不周,甚至要暗害太宗,这种说法的确火药味十足,李治听了自然不高兴,李明并不买李治的账,这是直接的“上眼药”。

《风起霓裳》里的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同时,李明还讨好太宗说,自己根本不喝酒了,而太宗的病情也不能喝酒,太子李治却比较喜欢以酒交友,并且召集门客,多有动作,这是李明在太宗面前明显攻击太子,让太子李治十分难堪,可见李明真的有夺嫡之心,有取李治而代之的意味,太宗李世民自然不喜欢看到儿子之间发生争执,便打发他们一起离开,而让杨氏来侍奉自己。

《风起霓裳》中的唐高宗李治

离开父皇寝宫以后,李治和李明两位兄弟在宫门口又发生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李明是旧士族老门阀的代言人,他们反对科举取士的改革,希望保持住既得的利益;而太子李治是改革派,本来就打算上书陈奏科举改革之策,加上裴行俭的建议,更坚定了李治的决心,只有让选拔人才的制度更公正,才能让国家更安定、更富强;毫无疑问李治的做法是一个有为储君应该做的,而曹王李明无疑是因循守旧派,这哥俩的政见不同,也成为《风起霓裳》中的一大看点。

《风起霓裳》里的大唐士子

其实在真实历史中的曹王李明,并没有影视剧里的这般模样,他根本没有与太子李治叫板的实力与资本,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出身和来历。

曹王李明,字为公,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四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非常特殊,是曾为齐王李元吉王妃的杨氏,也就是说李明的母亲杨氏原来是父皇的弟媳。

《风起霓裳》里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明除了是太宗儿子,历史留有其名之外,他的书法水平极为精湛,这也是他的著名标签,他尤其擅长飞白书和行书,是李唐皇室中数一数二的书法家,而且有记载,李明的书法水平甚至高于其父皇唐太宗,是太宗诸子之中,书法造诣最高者,而且其模仿王羲之的行书,可以达到以假乱真,其书法水平可见已然登峰造极。

“特善飞白,不减其父。”

电视剧《风起霓裳》之剧照

难怪在《风起霓裳》中他很不服气太子李治,并扬言李治并非是最有才之皇子,只因占了是长孙皇后嫡子的光,这是李明拐弯抹角说自己更有才的意思,按照历史上他的书法水平,他也的确有这个底气这么说,可惜因为历史变迁,如此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其作品到了明朝以后就消失了,再未曾见于世,不得不说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曹王明行书绝时,飞白乱王右军,有唐以来一人而已。”

影视剧里的唐太宗与杨氏

而如此有才的李明,其一生不太得志,都源于他的尴尬身份。原因就在于他的生母杨氏,杨氏的前夫李元吉曾助“隐太子”李建成多次害过太宗李世民,后来便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太宗先下手为强,把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同时斩杀,后来又把其子嗣尽数诛灭。

《风起霓裳》里的杨氏生下太宗第十四子李明

根据历史记载,太宗李世民对于其嫂子郑观音没有明确的侵夺记录,但是对于李元吉的齐王妃杨氏却纳入宫中,一度非常宠爱,根据相关记载,杨氏长得非常漂亮,勾魂摄魄,也深得太宗李世民之欢心,李世民背负舆论压力,都要纳杨氏,可见杨氏必有过人之处。

唐太宗李世民与生了皇子李明的杨氏

太宗对杨氏宠爱有加,甚至一度想在长孙皇后仙逝以后,立杨氏为后,因大臣魏征的上书才作罢,没有封其为后;但杨氏依然受幸而孕,还是给太宗生下了小儿子曹王李明。

“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

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李明生于哪一年,根据考证,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李明也不过是少年,最多十几岁,不会超过十五。

《风起霓裳》里的唐太宗李世民

在魏征劝谏并阻止太宗册封杨氏为皇后之后,太宗仿佛恍然大悟,他对于杨氏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下令在自己驾崩以后,不允许杨氏陪葬昭陵,而且从始到终也没给过杨氏一个明确的后宫名分,太宗的后宫中有三位比较有名的杨氏,另外两位都有妃子封号,唯独李明生母杨氏,没有获得,因此影视剧中称杨氏为杨妃,并不准确。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个儿子

对于杨氏后期的冷遇,基本上是跟她曾是齐王李元吉王妃有关,太宗心存芥蒂,一直有所介怀,而且这种不待见还延续到了杨妃所生的儿子曹王李明身上;在太宗高宗两朝,李明的处境都很一般,李明在后来还被过继给了李元吉做儿子,也就是说从当时的宗室出身制度上来讲,李明都不算是太宗的儿子了。

“贞观二十一年,始王曹,累为都督、刺史。高宗诏出后巢王。”

曹王李明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儿子

根据历史记载,在杨氏去世的贞观二十一年,李明被册封为曹王,在贞观二十三年,李明被赐食邑八百户。

太宗驾崩以后,皇九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把曹王李明的食邑提升到一千户,同时委任李明为梁州都督,后来又陆续让他去虢州、蔡州、苏州等地担任刺史,如此频繁地更换李明的属地,其实充分说明了高宗对于兄弟的猜忌,也是李明继续不被皇帝待见的明证。

《风起霓裳》里的太子李治

本来历朝历代,作为皇帝的兄弟,都是高危出身,可是李明自己依然不知检点,他在担任苏州刺史的时候,就飞扬跋扈,鱼肉乡民,而且仗着自己是高宗的兄弟,目无法度,当时的长史孔祯曾多次劝说李明要收敛,李明觉得自己的王爵很稳固,皇帝不会拿他怎么样,而孔祯拿着西汉淮南王的事例来提醒李明,李明依然我行我素,对孔祯的善意提醒十分不满。

《风起霓裳》中的唐高宗李治

孔祯是个正直的人,后来他在处理李明亲随虐待下属的案件时,秉公执法,将李明的亲随乱杖打死,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孔祯这么做也是降低老百姓对李明的民怨,是在变相帮助他,否则李明的罪责会更大。

《风起霓裳》中的曹王李明

李明自己实在不知道检点,他忘了自己的身份特殊,稍有不慎,就会授人以柄,他跟当时的太子,也是自己的侄子李贤过从甚密,而李贤后来谋划了叛乱,事情败露以后李贤太子之位被废,李明也被扣上了与李贤通谋的罪名,于是李明的爵位从曹王被降为零陵郡王,同时流放到边远之地黔州,直到这个时候李明才幡然醒悟,他才后悔自己以前没有听从孔祯的劝说,导致了如今的祸患。

《风起霓裳》里的武媚娘

在唐高宗统治后期,武后一手遮天,他大肆残害皇家李氏宗亲,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李贤她都能狠下心来,对于其他人更是“砍瓜切菜”,为的就是扫清以后执政的一切障碍,而李明自然不能幸免于难,武后安排黔州都督谢祐逼迫李明自裁,李明自知挣扎无用,便自杀而死。

《风起霓裳》里的少年武媚娘

唐高宗其实在执政晚年,已经感觉到了武氏的威胁,发现了她权柄太重,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他内心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兄弟,可是大权旁落,他对于武氏害了李明也无可奈何,为了有所表示,也能告慰十四弟,他下令罢免了黔州一地的所有官员,也算作为皇兄对兄弟的一番情意。

“永隆中,坐太子贤事,降王零陵,徙黔州。都督谢祐逼杀之,帝闻,悼甚,黔官吏皆坐免。”

《风起霓裳》中的武媚娘

武则天在高宗驾崩以后,辅立中宗和睿宗,后来干脆自己成为女皇,神龙政变以后,她还政于中宗李显,几乎被屠杀殆尽的皇族李氏宗亲才算缓了过来,到睿宗李旦统治时期,他想起了自己的这位小叔李明,便下令把他的陵寝迁回长安,并赐其陪葬昭陵,赠谥号为“恭”,而李明也总算在身后迎来了恩荣,且回葬到了父皇身边。

“景云中,陪葬昭陵。”

《风起霓裳》的故事发生于大唐皇朝

李明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李俊、李杰、李价、李备、李偲;在武后统治时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儿子李俊、李杰都被害死;中宗复位以后,封李杰儿子李胤承继了曹王,后来又改封李明第四子李备为曹王,李备后来参与叛乱,爵位又回封给了李明孙子李胤,李明一脉的传承也得以延续,并且成为李氏皇族谱系中保存比较完整、宗族比较清晰的一支,这也说明了李明不绝其后,不绝其嗣,也算另一种层面的极大成功。

纵横点原创历史文章,喜欢就请点上方的关注支持一下吧,谢谢大家!

0 阅读:20

纵横点

简介:人文历史寻迹,古典名著解读,影视传奇回味,尽在纵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