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报道说:“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12月4日,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申遗成功。 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而在近代的民国时期,突然流传出一个荒诞的有关“春节”来历的故事:说是有个叫“年”或“岁”的怪兽,每逢岁末年首之际就会出来吃人,于是人们放爆竹贴门神来驱赶妖怪。
而春节的来历真的是这样子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大年三十的头一天,为什么叫“守岁”,守岁的夜晚为什么叫“除夕”?除夕过后为什么叫“过年”?过年的这天为什么叫“春节”?春节期间为什么要贴对联贴门神和放鞭炮,不了解这些,就很难知道“春节”真正的意义和内涵。
圆梦哥就春节的来历为大家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上古发生的事情。
上古时期,出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神农氏。
神农因出生在南方烈山石室,采集中草药和药石给人治病,因而姓石。他收集五谷,培植水稻,收获多多,因名“年”。“年”字的本义就是背负着禾。石年发明耒耜驯服水牛,改变了人们刀耕火种、猎杀动物为生的习俗,因而石年被人们尊为“神农”。
神农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发现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耕生产,为此产生修改历法的念头。
但在神农之前已有历法,那时的历法叫“岁历”。
“岁历”是首代庖牺氏风太昊根据《盘古历》制定的历法。岁历自风太昊始,到末代伏羲时期颁行长达1200年,岁历就是根据岁星(即木星)运转规律来计算人们寿命长短的历法,历代的庖牺氏都被称为“太岁爷”。
神农修改历法的想法遭到当时掌管历法的大神“羲”的强烈反对(羲是羲和、羲仲的先祖),多年来也难以实施。而眼看又到岁末,新的历法依旧无法推行,神农就去请第十二任的太岁爷庖牺氏来主持公道。因此岁末这一天被称为“守岁”,守岁就是守候太岁爷的到来。
太岁爷终于赶回来,他早就同意修订历法,得知是“羲”阻碍历法变更,于是罢免了羲的官职,拿下了羲,而这一天就被称为“除羲”,因为是在晚上拿下了羲,亦称“除夕”,而太岁爷也被人们尊称为“伏羲”。
长老们商讨通过了石年的年历,因称“过年”。而过年这天是新年的三十,因称“迎新年”。
太岁爷伏羲把神农的年历确定为“农历”,以彰显神农名号与功绩,因而农历就成为延续中华五千年最受人们喜爱的历法。
农历通过的第二天,家家挂桃符,户户放爆竹,只为庆祝新年历的到来。
而过年的头一天,人们称之为“春节”。这是人们感恩于“东方春神”伏羲的大公无私胸怀,为了纪念伏羲推动新的历法改革成功,喜庆之日,因名“春节”。
后人常在春节前的大年三十贴出对联,对联上面常写着“辞旧岁迎新年”。就是说的告别旧的岁历,迎接新年历的到来之意。
而近代民国时期编写的过年时有个年兽出来吃人的故事,其实就是“除夕”,而非“年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