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理好一个王朝。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顺治回答了七个字:勤政、爱民、用人才!而我觉得,这七个字明显是高估古代的帝王了,因为就仅仅用人才这三个字,就在古代难以达到。你如果是一个君主,你都不用勤政爱民,只有你用好人才不祸害百姓,这对于百姓来说都是莫大的恩赐了。相反古代的王朝总是呈现两个极端:盛世人才辈出,乱世奸佞横行,而且奸佞爬的越高,这个王朝就衰落的越快。我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盛世人才尽,乱世王八多。
用人才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王朝为什么要用人才。这个道理很简单,哪怕你是神仙,你都难以企及一个王朝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古代吹捧神话君王的时候,都必然是一地鸡毛的现实。道理很简单,我们渴望出包青天,但一个能出秉公执法包青天的时候,那一定能出恶贯满盈的庞太师。而且大概率包青天是偶然的,而庞太师却是随处可见的。古往今来,我还没见过一个用人治达到顶峰的王朝,一方面力有不及,另外一方面谁权倾天下不会昏聩暗弱呢?这个就是人性,更是一种必然!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公司人工成本不高,但却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破产呢?因为从表面看我们工资低,但西方高工资激发的积极性,引发的正向管理。而我们貌似降低了成本,但却挫伤积极性引发损耗变大,而且引发管理失灵,虽然员工工资少,但高管拿到自己口袋的钱一点都不少。这就是王朝重用人才的原因,因为你每重用一个人才,这个人才就会重用更多的人才,从而你哪怕不上朝也会长治久安。如果你重用奸佞,那么奸佞也会重用奸佞,最后哪怕你累死都难以拯救这个四面漏风的王朝。
盛世
其次,就是盛世人才尽。比如唐太宗重用李靖、长孙无极、魏征、房玄龄等人才,你以公心对待人才,他们便以公心对待天下。因此他们哪怕冒着杀头的危险都会给你提出有利于王朝发展的规划,比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人才不光是一个王朝的践行者,更是一个王朝的报警器。而在一个王朝里最伟大的不是那些跪地高呼万岁的庸臣,而是敢于痛斥时弊的铮臣。鲍叔牙劝谏齐桓公,因此齐桓公才能收纳管仲这样的大才成就霸业。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齐国才能在战国与秦国有一战之力。
秦孝公接受商鞅的建议,秦国才能从西戎小国变成诸侯眼中的虎狼之秦。而历朝历代都有人才,关键看你是否会使用他们。难道隋炀帝时期就没人看到隋朝的问题吗?崇祯时期就没人解决明朝的困境吗?当然是有的,只不过这些人被君主制的压迫正在处于民不聊生的边缘。比如黄巾起义时黄巾军首领波才屡屡击败东汉军队,难道波才的军事才能不如董卓、何进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察举制阻碍了人才的发展,既然正路走不通,那就只有走邪路了,而这邪路就是一个王朝的丧钟,这也是一个王朝要重用人才的预警。
乱世
最后就是乱世王八多,这里的乱世不是群雄割据,而是一个王朝处于礼崩乐坏的氛围。王八指的是无能的人,而无能不是出身低微没有文化,而是没有人品。这样的人爬得越高,一个王朝没落的速度就会越快。比如同样是开元时期,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璟就会有好的作用,而这些人才也会选拔有才能的人,这样层层选拔,整个王朝就会在精英手里,从而让唐朝实现开元之治。相反唐玄宗后期重用的是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佞,换句话来说,这样的人就是地痞流氓。
而他们上台后想的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欺压百姓,如何拉帮结派与民夺利,甚至扶持傀儡破坏市场等。因此这样的王朝又如何会好呢?大家想想,如果大唐国力雄厚,安禄山敢起兵吗?如果朝廷深得民心,安史叛军这几十万精锐又如何不念及唐玄宗的恩德跟随安禄山起兵呢?这可是大唐的精锐,香积寺之战,他们面对大唐精锐和安西军精锐以及回鹘的帮助才处于劣势的。如果他们但凡感念朝廷一点恩德,也不会下死力作战。而这些就是唐玄宗重用小人引发的后果,而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大明
人才的作用有多厉害呢?简单来说,一个张居正可以让大明支出从几千万两变成二百多万两还有盈余。而一个魏忠贤也可以让二百万两变成一千万两还处于财政亏空的状态,这就是本质区别。很多人认为和珅的危害在于他贪没的银两,如果只是银两,和珅哪怕多十倍都不会动摇大清的根基。但大清从乾隆以后便开始衰落了,银子不是追回来了吗?又怎么会衰落呢?因为和珅的危害是他背后的利益链条,和珅拿一百两,他背后的利益链条层层搜刮可能就得拿一万两,而这一万两的背后是民心的丧气和王朝信用的破产。一个王朝失去民心很容易,但要再得民心,二十四史还没有见过。那么,你觉得人才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