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联手:台湾政坛暗涌中的权力角逐与暗战
最近,台湾省立法机构围绕总预算及禁伐补偿问题,再度陷入了激烈的争议和僵局。作为绿营核心,赖清德与其手下的操作再次引发关注,特别是行政厅长卓荣泰那一句“点菜说”,彻底把这场政治角力推向高潮。随着蓝白两党联手阻击民进党提案,民进党内部的纷争也愈加公开化,而这个局面其实早已预示了台湾政坛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事情起因并不复杂,但背后的权力博弈却暗流汹涌。蓝白两党合力挡住了民进党在预算案上的要求,这让赖清德团队陷入被动。面对这一局面,卓荣泰显然有些崩溃,甚至抛出“餐厅也可以决议把我赶出去”这样的比喻,暗示蓝白两党可以联手发动倒阁,把自己废了了事。这样的话语乍一听显得有些无奈,甚至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但透过这层表象,更深层的政治动机和权力斗争正在台面下悄然发酵。
而卓荣泰的情绪化回应,不仅没有缓解民进党内部的危机,反而成了外界眼中的笑柄。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在一档娱乐节目中毫不留情地指出,卓荣泰之所以如此“破防”,完全是因为民进党如今根本找不到有效的理由为自己辩护。他的混乱言辞不仅暴露了其对法律和预算案的误解,更是显示出他在蓝白联手压制下的无力感。
实际上,蓝白两党此次联手并不是孤立事件。这背后更大的棋局,是赖清德和蔡英文之间的暗战。众所周知,赖清德是蔡英文政治生涯中的重要竞争对手,而他一贯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在2019年,蔡英文差点在党内权力斗争中直接收拾掉赖清德,然而赖清德“命硬”,不仅挺了过来,还一路熬到蔡英文下台。这场权力交替显然并不友好——蔡英文在交权前布下了诸多“地雷”,安插了不少自己人,希望以此削弱赖清德未来的执政空间。
但赖清德显然不是一个容易被束缚的角色。他虽然不能在表面上直接动蔡英文的手下,但他在幕后早已精心策划,暗中清理那些碍眼的“蔡系”人马。最显著的例子便是民进党前“储君”、原桃园市长郑文灿。在没有职务的情况下,赖清德干脆安排他下狱,彻底断了他的政治前途。至于那些仍有权在手的人,如前基隆市长林右昌,赖清德则通过放任不作为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把事情搞砸,从而为未来的“清洗”找到合理借口。
这种操作虽然极具风险,但对赖清德来说,政治上的收益显然远大于代价。他铲除蔡英文残留势力的计划,其实是一场步步为营的权力收割战。当蔡系人马被逐步排挤,赖清德的“赖家帮”将全面接管民进党的各大要职,牢牢掌控党内话语权。而在此过程中,蔡英文的势力必然会受到重创,民进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将为赖清德提供更多的腾挪空间。
然而,赖清德的这种权力积累策略并不是毫无代价的。尽管他可以通过斗争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但这也可能削弱整个民进党的战斗力,特别是在面对即将到来的2026年县市长大选和2028年省长大选时。如果蔡英文的支持者被过度打压,民进党内部的凝聚力可能会下降,进而影响整个党的选举表现。
但显然,赖清德并不在意短期内的这种阵痛。对他而言,能够彻底铲除蔡英文的势力,建立自己的绝对掌控,是长远来看最重要的目标。这个权力斗争的游戏规则早已写明:谁在权力的顶峰站得久,谁就能决定未来的政治格局。因此,赖清德的一系列动作不仅是在清洗蔡英文的残余势力,更是在为自己未来的长期执政铺路。
综观全局,台湾省当前的政治乱局实际上正是赖清德一手策划的结果。无论蓝白两党在此次立法机构的斗争中是否胜利,赖清德都已经为未来的权力收割做好了准备。如果蓝白联手压制民进党,赖清德可以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清理掉蔡英文的支持者;而如果民进党成功翻盘,赖清德的霸道风格将无人能敌。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输。
回到卓荣泰的“点菜说”,这个比喻看似荒谬,实际上却暗示了赖清德在权力斗争中的冷静与精明。餐厅或许可以决议赶走不满意的客人,但权力场上的游戏规则不同:输赢未定,谁都没有完全的掌控权,而胜利者往往是那个最能掌控全局的人。在这场蓝白与绿营的斗争中,赖清德显然已经准备好享受胜利的果实,无论胜负如何,他都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
最后,你认为,赖清德的权力布局能否成功?还是蓝白两党会在斗争中反转局势?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