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瞄准欧盟“七寸”,最后期限一到,冯德莱恩“后果自负”?

小鸟聊体育 2024-10-17 19:02:51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电动车关税之争,早已超出了单纯的贸易纷争范畴,变成了一场政治、经济、外交的多重博弈。而这场博弈的焦点人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她的立场和决策仿佛一颗高悬的定时炸弹,让双方在电动车市场上的“最后期限”前紧张感骤然加剧。

面对欧盟的“去风险化”策略,中国显然不是吃素的。中方以极为强硬的姿态明确告诉欧盟,如果他们继续在关税问题上耍花招,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不是空谈,背后是一系列精确到位的反制措施,将对欧盟的敏感经济领域展开打击。也就是说,中国已经瞄准了欧盟的“七寸”,而冯德莱恩和她背后的欧盟高层,似乎还在做着拖延战术的美梦,殊不知自己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

回顾整个事件,欧盟的初衷其实是很明显的:他们想通过对中国电动车施加高额关税,迫使中国企业向欧盟投资,借此维持欧洲本土的电动车市场,保护那些本已不堪重负的欧洲制造商。听起来像是一个“天才般”的战略,既能拯救濒临崩溃的本地产业,又能在全球竞争中拔得头筹。但欧盟似乎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筹备——不仅没有逼迫中国屈服,反而引来了中国的“组合拳”。

说白了,这并不是简单的贸易战,而是一场政策意图背后的大国博弈。中方显然已经准备充分,早在欧盟的关税政策进入意向投票阶段时,中国就为最坏的局面预设好了反击方案。而欧盟这边,冯德莱恩为首的领导层却一直表现出一种“我们可以边打边谈”的错误乐观,这种态度使得谈判在关键问题上举步维艰。

仔细想想,从上个月开始,中欧之间进行了八轮磋商,尽管双方技术团队在一些具体领域取得了部分进展,但在关键的关税问题上,欧盟迟迟未给出积极回应。更要命的是,欧盟还一边和中国磋商,一边私下与部分企业进行单独价格谈判,严重干扰了中欧之间的官方磋商进程,甚至破坏了双方的基本信任。这种“左右摇摆”的谈判策略,只会让局势更加僵化。

再来看冯德莱恩的角色,她的决策无疑是这场僵局的导火索之一。在她的领导下,欧盟的关税政策极具政治目的,充满了强硬的对华姿态,却显得脱离现实。她的强硬态度可能受到了法国、意大利等支持者的推波助澜,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和他的顾问团,在这场博弈中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但法国的算盘并不如它看上去那般精明,在遭遇中国初步反制后,法国顾问博纳试图“求和”,可惜只有言辞上的缓和,却没有实质行动,毫无转机可言。

再说说德国,作为欧盟内部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这次关税投票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至极。德国总理朔尔茨政府一直对关税政策保留意见,但在关键时刻,朔尔茨却未能有效控制局面,让德国在这场纷争中失去了发言权。相比默克尔时期的稳健,朔尔茨显得瞻前顾后,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作为”。当冯德莱恩强行推动关税政策后,德国的经济利益自然也受到严重威胁,但朔尔茨政府除了发出几句空洞的希望,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这背后反映出欧盟内部的分裂:27个成员国并不是铁板一块,某些国家与中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不愿让自身利益因为冯德莱恩的强硬政策受到损害;而另一些国家则热衷于追随“去风险化”的政治潮流,甘愿充当贸易战中的先锋。这样的分裂,也给了中国更大的操作空间。中方可以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在不同国家之间采取差异化的精准反制,逐步瓦解欧盟内部的团结。

此时此刻,欧盟的态度似乎变得更加紧张,时间窗口越来越窄,双方的谈判进程陷入了死胡同。若到10月底双方无法达成协议,11月开始的中方反制措施必然会给欧盟带来沉重的打击。对中国来说,这已经不再是妥协的时刻,而是一次展示力量和决心的机会。

冯德莱恩在这场博弈中的策略无疑是高风险的。她的“边打边谈”战术,不仅没有推动中欧谈判的实质性进展,反而将双方逼向了贸易战的深渊。她可能认为欧盟能够承受这场代价高昂的对抗,但从当前来看,欧盟并没有为这场战争做好足够的准备。她的政策不但没有实现初衷,反而在打破中欧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那么问题来了:冯德莱恩真的能够承担起这场贸易战的后果吗?还是她只是为后来的欧盟领导人挖了一个更大的坑?未来几周内的动向,或许将揭示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

0 阅读:13
小鸟聊体育

小鸟聊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