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刀工,平替80S小子!七彩虹战斧GeforceRTX507...

去电脑吧来瓶机 2025-02-22 05:31:56

前言

50系已经开始陆续铺货了,一直以来大家都很想要一块能买到,同时性能提升惊喜的显卡来更新换代。所以就来看看70Ti能带来什么惊喜吧。

——七彩虹 Geforce RTX 5070 Ti 战斧 16GB

显卡外观一览

今年的战斧包装我非常喜欢,就是因为加了一个把手。这个简单的把手让我再也不用抱着显卡到处走了,只需要提着!

配件并不多,一条转接线以及说明书。

战斧作为七彩虹的入门显卡,虽然定位低端,但是我一直都觉得它的设计并不落后,规格也非常让人满意,属于是妥妥的性价比级别显卡。今年的战斧风格简直就像火神的简化版一样。凌厉的黑红界限划分非常的有视觉冲击。

整张显卡做出了大量的镂空设计,战斧的Logo镶嵌在半透明的亚克力板内。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Geforce RTX被压缩了有点可惜,看着有点挤。

亚克力表面做了轻微的磨砂设计,如果用手抓的时候还可以起到助力的作用,对于不想留指纹在背板和IO挡板的强迫症来说真是太好了。

PCI-E挡板采用双槽设计,散热器达到3槽。显示接口为3DP+HDMI的规格。DP接口升级为DP2.1b。

供电接口并为单个16Pin接口。作为一张TDP只有300W的显卡,16Pin接口就显得有点意义了。

风扇中央标签BATTLE-AX,不过有些标签好像没有贴到正中央,有点让我犯强迫症了。

外观一览结束,来看看拆解部分。

显卡拆解一览

战斧作为入门显卡,拆解真是非常简单,尤其是散热器与散热外壳浑然一体的设计,在拆解过程可以丝滑分离。

风扇通过全铝骨架固定在外壳中。风扇型号为高昱电子(Gecotherm) GFY10015H12BP,规格12V 0.50A。

散热本体一览,5070 Ti 战斧用了7根6mm热管。对于一颗300W的GPU来说,很够了。散热还兼顾了MOS与一部分电感。

PCB在散热面前就显得短小精悍多了。为了方便辨识一些关键芯片,这里先做框选。整个显卡采用10+4+3组供电设计,外围的10+4颗供电覆盖核心的核心段与外围电路,剩下的3颗供电为8颗显存输出。

绿框:核心供电电路

红框:核心外围电路

黄框:显存电路

5070 Ti的核心和5080一样,都是GB203,只不过70Ti进一步阉割了,型号为GB203-300-A1,启用的CUDA数量只有8960个。核心仍旧采用TSMC 4N工艺,面积378mm²,晶体管数量456亿。

显存方面采用8颗三星GDDR7显存颗粒,单颗显存2GB,等效频率28Gbps。在256Bit的位宽下带来了896GB/s的读写速度。

供电设计方面,控制器是芯源系统的MP29816-A。并没有查到任何数据,但是结合整个PCB都没有另一颗控制器来看,它很有可能是一颗支持16相3路的控制器。所有的供电组都采用了芯源系统的MP87993,这颗新一体MOS网传供电能力为90A级。17个MOS,16相电路,因此核心供电有一相是并联了2个MOS。

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

CPU:AMD Ryzen 9 9950X

主板:华硕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内存:金百达 黑刃 32GB×2 DDR5 6000 C36

主硬盘:达墨 水瓶座 2T

散热:鑫谷 昆仑MU-360 ARGB

电源:鑫谷 昆仑 KE-1300P 冰山版

环境温度:19℃

系统版本:Windows 11 24H2

驱动:572.43

主板为华硕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散热器为鑫谷 昆仑MU-360 ARGB,支持最高300W散热能力,水冷头搭载320*240 LCD屏幕。

电源为鑫谷 昆仑 KE-1300P冰山版数字电源,可实现电路电压高精准度控制。

测试项目包含游戏基准、创作、AI和游戏实测4个大类。

对比对象为七彩虹 Geforce RTX4080 Super Vulcan OC 16G与同价位的蓝宝石 Radeon RX7900XTX NITRO+ 24G。所有测试均以RTX 5070 Ti为基准,未特殊说明则均为帧数或分数,数值均越高越好。

为了便于文字阅读,绿色代表超过/更好,红色代表不如。

首先来看一下GPU-Z参数。目前2.62版本暂时不能完全识别显卡型号,预计过段时间软件更新就会修复了。

游戏基准测试:

先来看看进口娱乐大师3DMARK基准测试。RTX 5070 Ti在DX11的测试项目会稍优于RTX 4080 Super,而代表DX12的TS系列会稍有落后。对比跑分高手7900 XTX来说确实低一点。整体而言,稍优于RTX 4080 Super,稍逊于7900 XTX。

3DMARK DLSS性能对比。AMD为FSR 2数据。在DLSS 4的加持下,RTX 5070 Ti的提升主要来自4倍的提升,但如果抛开的话,除了原生性能差不多,DLSS后性能提升并不如RTX 4080 Super。毕竟核心数确实少了。FSR就不多说了,一直是性能猛兽。

VRMARK对比,Orange Room已经没有测量的意义了。所以主要看Blue Room,性能可以认为是平齐。

我们再看看一些常见的基准测试跑分,Unreal Engine 2代表的Superpostion Benchmark、DX11 Valley&Heaven Bench和支持DLSS3的UE5 EZBench,从1080P,2K到4K进行性能测试。

RTX 5070 Ti在老软件上的测试表现比RTX 4080 Super好一点,在新软件上的测试则基本是平齐的。这几帧的差距你说是因为波动产生的我都信。

创作测试:

这里直接选择VRay 5+Blender 4.2两大经典的渲染器进行测试,传统渲染老卡多核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RTX 4080 Super大部分情况都能明显领先。

AI测试:

这里直接选用Ollama与Deepseek进行测试,不过因为目前数据不够多,所以就不好横向对比了。等以后数据丰富了再进行参考。不过如果对比RTX 5090 D的话,正好是一半多一点的性能。

上RTX 5090 D,下RTX 4090

游戏实测:

接下来就是游戏实测了,同样包含了1080P,2K和4K的测试。在大部分不开启DLSS的游戏测试中,你说RTX 5070 Ti和RTX 4080 Super有区别嘛,有,低分辨率下老游戏老卡好,新游戏新卡好,而其他大部分没区别。而高分比率下RTX 5070 Ti会重新反超回来。

而在DLSS游戏下,RTX 5070 Ti的优势会进一步扩大,但是也不至于说打到吊打。很多时候甚至完全一样的性能。

功耗与温度

游戏的测试就此结束了,让我们最后来看看功耗和温度的表现吧。使用OCCT 13.1版本进行GPU烤鸡,此时的核心温度为65.6度,显存温度54度。此时风扇转速为1700转。此时记录平均核心频率为2425MHz。

用3DMark Speed Way进行烤鸡测试,此时的显卡功耗顶着300W跑,频率提升到了~2773MHz。最终得分98.6%。如果这是这样的话,说明RTX 5070 Ti的TGP已经碰到了,提升显卡的功耗墙会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总结

其实在指导手册里,RTX 5070 Ti是要和RTX 4070 Ti Super对比的。之所以没有对比,主要是没有这张显卡。而RTX 4080又和它比较接近,而RTX 4080 Super又和RTX 4080比较接近,那我拿4080S对比好像也没毛病。如果旗舰的RTX 5070 Ti能解锁TGP,压一下RTX 4080 Super也不是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价格。总之对于原本需要8000-10000左右价位显卡的用户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了。

0 阅读:0
去电脑吧来瓶机

去电脑吧来瓶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