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伊始
时间到了1990年代,事情开始有了变化。正是在90年代后半期的1998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强调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是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电影和电视剧,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并开始向周边国家输出,形成了势不可挡的“韩国风潮”?。
最先发起攻击的是韩剧,那时候安在旭着实在中国刮起了一阵旋风。随之而来的是男女团,韩国的三大公司SM、YG、JYP就分别成立于95、96、97年。到了90年代末,电影也卷土重来,开始输出到周边国家。
戴眼镜的男星
而伴随着韩国电影产业的复兴,1990年代电影明星也大幅增加。其中,1990年代初半期有朴重勋、文成根等,1990年代后半期有韩石圭和朴信阳等成为受到大众喜爱的票房明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在这里可以发现一系列的相似性。其中韩石圭、朴信阳、文成根是‘戴眼镜的男人演员’。听起来像开玩笑,但在明星产业中却是重要的点。例如,在西方,当主演男演员迈克尔·凯恩戴着眼镜登场的1966年英国电影《阿尔菲》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后,媒体就集中关注过这一点。
‘戴眼镜的男人演员’虽然很少以主演级登场,但这样的演员作为性象征转变为青春明星实际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因为此前的主演男演员们不管怎样都要在剧中证明强烈的男性性,而戴眼镜因为视力不好,不仅被认为是软弱,还给人一种‘书呆子’的印象,角色受到限制,而且在剧情中心也受到排斥。
不仅仅是电影圈流行戴眼镜
但是在1990年代的韩国,不仅在电影界,而是在整个大众文化界,‘眼镜男’像大势一样蜂拥而至。在电视屏幕上,同样戴着眼镜的裴勇俊、孙志昌、李昌勋等人刚刚崭露头角成为明星,在大众音乐界,申升勋、李承焕、徐太志等人引领着青年一代,主导了时代。
原因似乎与1960年代的美国没有什么不同。就像当时尽情享受‘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美国一样,1990年代的韩国也正处于刚刚收获超高速增长果实的时期。随着1988年首尔奥运会的举办,自信心增强,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中产阶级正在形成。
比起在艰难时期为了生存而孤军奋战所需的粗犷坚强的男性形象,那种在知识社会中可以发挥的知性形象和洗练的手法,以及不那么攻击性、寻求和谐的温柔男性形象更受到男性和女性的喜爱。而且因为还带有一部分女性特质,所以看起来不会对女性施加家长式的压迫,这样的男性形象作为新的性象征浮现出来。当时以低度数为营销点的某烧酒广告的文案是“讨厌厉害的男人。喜欢温柔的男人”。这大致代表了电影界‘眼镜男时代’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