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再次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这次的主角竟然是胡塞武装与美军。在一场持续了8个小时的交战中,胡塞武装展示出惊人的战斗力,而美军舰只竟然被逼得紧急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以试图获得某种“保护”。
11月12日,卫星图像清晰地记录下两艘美军驱逐舰在亚丁湾海域的航行路径。这两艘军舰似乎有意接近中国海军第46批护航编队,甚至与中方舰只航行距离不到50海里。尽管双方未发生直接接触,但这一动作迅速引发广泛猜测。这一幕与前一天也门胡塞武装发布的一则声明息息相关。胡塞武装发言人在11月11日宣布,他们在红海针对美军“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发动了大规模袭击,整个行动持续了整整8小时。
这场袭击中,胡塞武装使用了包括巡飞弹、无人机、反舰巡航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在内的多种武器,对美军“林肯号”航母及其护航舰艇实施连续打击。据了解,该航母打击群除了核心的“林肯号”核动力航母外,还有“托克戴尔”号导弹驱逐舰和“斯普鲁恩斯”号导弹驱逐舰。然而,胡塞武装的武器威胁似乎让美军措手不及。这两艘护航驱逐舰紧急调整航线,迅速脱离红海,并以极快的速度驶向亚丁湾,最终出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航线附近。
分析人士指出,美军舰只如此紧迫地靠近中方舰艇,意图不言自明。胡塞武装的打击行动显然让美军倍感压力,而他们选择靠近中国护航编队,或许是想借助中方的影响力,以免胡塞武装误认为这些军舰仍在执行敌对任务。
美军此举却引发了外界对其“海上霸主”形象的质疑。众所周知,美军一向以强大的海军力量自居,但此次行动显然让外界看到美军在面对不对称战争时的脆弱一面。而对于这种利用中国军舰作为“挡箭牌”的行为,中方以及国际社会显然难以接受。这不仅将中国护航编队置于潜在的危险中,也显示出美军在危机处理中的失态。
事实上,美军此番遭遇完全是其自身政策导致的结果。自去年巴以冲突加剧以来,也门胡塞武装不断通过袭击红海航运线向以色列及其盟友施压,而美国为了支持以色列,多次介入红海局势,甚至直接攻击胡塞武装目标。就在今年10月,美军首次出动B-2隐形轰炸机,袭击了胡塞武装的多个地下武器库。这些行动无疑激怒了胡塞武装,使其加大对美军的反击力度。
需要强调的是,胡塞武装的袭击手段虽然原始,但却颇具成本效益。他们的一架无人机造价不过2万美元,而美军用于拦截的防空导弹价格却高达20万美元甚至更多。一旦美军舰艇被击中,损失将更加难以估量。此次胡塞武装的多轮攻击是否造成了实际损伤,目前尚未得到美军的公开回应。然而,美军舰只紧急撤离的事实似乎足以说明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看,美军在红海的行动不仅让自身陷入被动局面,还可能进一步激化地区矛盾。而此次事件中,美军试图借助中国护航编队的影响力逃避胡塞武装攻击,更是为自身外交与军事策略增添了几分尴尬。国际社会不禁要问,这样的“霸主”形象,究竟还有多少说服力?
总之,这场红海海战不仅揭示了美军在特定冲突中的软肋,也让人看到胡塞武装在不对称作战中的灵活策略。而中方护航编队在国际海域的稳定存在,再次展现了中国海军为全球航运安全所做的努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