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头趣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自媒体运营〕和日常干货。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关于“妈妈身上只剩200块”的帖子引起了全网心疼,背后的病态教育观,毁了多少孩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女孩打算高考结束后,和好朋友去小县城看个电影、吃个饭什么的。
因为她家的家庭条件比较普通,生活水平方面比较差,她基本很少会跑到县城去玩。
所以她早在高考前的一个月,提前跟妈妈沟通了这一件事,妈妈也同意了,并表示只要她好好高考,会给两三百出去玩。
结果,在高考结束后,她想预约第二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她妈妈突然给她来了一句:
“你的电影票要40块啊?可是妈妈这个月还完贷款后,口袋里只剩200块了。”
听到妈妈的这一句话,女孩瞬间感到非常的窒息,内心特别的不舒服。
一来是觉得,她已经跟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吃东西,现在因为这件事要放朋友鸽子,内心有点过意不去。
二来是觉得,明明她都已经提前一个月很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最后为什么还要用哭穷式的教育来绑架她。
然而,最让她感到崩溃的是:
过了两个小时之后,支付宝突然多了一百块的收入,来源是花呗。
那一瞬间,她整个人都窒息了,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拿着花呗的钱出去玩,是为了让她产生负罪感吗?
于是她直接告诉妈妈,如果想让她出去玩,就不要给她哭穷,更没必要用花呗给她转账。
谁知下一秒,妈妈发来了好几串语音:
“有啥负罪感?你这样哭,我还觉得我有负罪感呢,我是当父母的,我能不能给你提供好的好的生活条件儿,你爹你娘你娘没这个本事,我还这样负罪感的,你能那样说呀?该玩儿你玩儿,你怕什么呀?
这只能证明你爹你娘太无能了,知道吧,太无能了,挣不着钱,连让孩子出去玩儿的钱都没有...”
妈妈的这些话,虽然是在提醒她不用有愧疚感,该出去玩就出去玩,但实则又在透露着一股哭穷式的教育:
父母都穷到这种地步了,身上只剩下200块,还要用花呗转给你,你去还想着去玩?
所以,女孩直接在房间里痛哭了好久,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妈妈和面对自己。
因此,不少网友纷纷嘲讽道:
“我觉得没有钱就不应该生孩子,生孩子就应该给孩子优质的生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来享受生活的,并不是来继承父母的苦难的!”
“没钱可以说清楚讲明白。最讨厌就是这种事先承诺,事后反悔,甚至故意摆出一副苦哈哈的样子。”
是啊,其实双方都没有错,错的是家里太穷了。
但是,如果父母真的想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一次,就不应该告诉她家里只剩200块,然后再用花呗给他发100块钱。
目的是什么呢?潜意识里不就是想让孩子有负罪感+显得自己作为父母很伟大吗?
某一本杂志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穷养的孩子翻身很难。因为习惯性的物质匮乏,被父母灌输‘买不起、贵’的思想,用得穿得都比不上别人,心理压力增大,不愿意与人交往。”
的确如此。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父母病态的哭穷式教育,只会对孩子造成很多隐形的伤害与影响。
以上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江西一女孩,平时在学校的生活费都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去赚来的,基本很少找父母要生活费。
因为她知道父母工作也不容易,能尽量帮父母分担一点压力就算一点。
而且她也非常听话,平时做什么事都会先征求妈妈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三月份的时候,她和几个好朋友提前约定好了四月中旬要一起出去旅游,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于是,她为了赚旅行的费用,每天把时间行程安排得非常满,早上晚上没课就去做兼职,甚至周末的两天也都是在做兼职。
后面,她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坐高铁出发去旅行的路上,她把这个信息告诉了妈妈,却遭到了妈妈地强烈反对。
妈妈非常愤怒地对她说:
“你要去旅行为什么不跟我们说,我们每天工作多么辛苦你竟然还想着去旅游?你现在翅膀硬了是吧?
女孩告诉妈妈,旅游的经费是她每个月省吃俭用,辛苦做兼职赚来的。
但妈妈不以为然,继续愤怒地说:
“难道我们工作不辛苦吗?我和你爸也在为你省吃俭用啊?你是觉得你赚了一点零花钱就能出去潇洒了对吧?你现在赶紧给我下车回家!必须回家,要不然你以后别想进家门了!”
听到妈妈这一段话,女孩的情绪一下子直接崩溃了,坐在高铁上的她不知所措。
她很想放声大哭,但又碍于是在公共场合,只能隐忍着所有委屈偷偷流眼泪。
她不理解,为什么她利用自己做兼职的钱去旅游,父母还要对她进行哭穷式教育?为什么从小到大都喜欢对她哭穷呢?
这些病态的“哭穷式教育”,也折射出了中国父母的一个教育通病,就是过度强调付出和牺牲。
看似只是随口一提,但传达的潜台词却是:
父母很伟大,养育孩子牺牲了自己,孩子亏欠自己的。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听话懂事,别招惹麻烦。
可,这一切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成为捆绑他们一生的诅咒。
有这样的一句话:
“童年的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自卑的人长大后,更难自立。”
父母一味的“哭穷”,强调家庭条件不好,很容易让孩子本能地理解为:我是害父母变“穷”的罪魁祸首。
所以,他们又怎么会活得快乐呢?
穷,从来不是对孩子造成最大伤害的武器。
父母无穷无尽地哭穷,才是让孩子无限匮乏和自责的原因。
只要懂得用爱滋养,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
前两天,在网上刷到这样的一个视频:
视频里的女儿,从小到大都很懂事,什么事都不用妈妈遭心。
高考结束了,她突然跑来对妈妈说,她现在高考结束了,能不能出去打暑假工?
妈妈知道女儿出去打暑假工是想换新手机,不想让妈妈花钱,心疼妈妈赚钱的辛苦。
但妈妈还是耐心地教导她:
“你们高中这三年下来,天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觉,熬夜刷单刷题,比我们都辛苦的。而且,高中这三年,漂亮的裙子也没见你穿过,妈妈又怎么会不了解你呢?
但现在正好高考结束了,你也辛苦了,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比如美甲、染发、旅游等等,妈妈都支持你去做。
还有,不要总想着去打那个暑假工,手机的话妈妈会帮你买的,18岁的夏天需要你,工作是一辈子都打不完的。
妈妈想让你多多出去看看世界,见见世面,见书上看到的东西,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
妈妈的这一段话,不仅让女儿明白了在青春里就要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也让无数网友破防了。
据了解到,妈妈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离婚了,自己一个人单独抚养女儿长大的。
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她从来没有对女儿哭穷过,因为她觉得,她的女儿值得拥有好的东西,而不是因为金钱而委屈了自己。
所以不得不说,拥有这样的妈妈真的太让人羡慕了。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
“满足还是不满足孩子的欲望,取决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
能够影响孩子的不一定是家庭条件,而是父母的态度、习惯以及思维。
父母犹如一面镜子,自己不卑不亢,孩子也不会卑躬屈膝。
自己乐观向上,孩子身上也会散发光芒。
其实,我们中国的家长都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习惯性给孩子哭穷,哭穷自己工作多么不容易,养孩子多么不容易。
可,当父母向孩子诉苦本质上就是在“转移痛苦”,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事情。
比如、一旦孩子想要买点东西,就怪孩子不懂事不体谅父母,然后又一边哭穷一边责骂。
但,这是一个孩子能解决的吗?
当父母跟孩子诉苦的时候,孩子不自觉的会有一种幻想,我应该背负起这个苦难,让父母幸福。可是一面对现实,孩子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然后就会活在各种对父母的愧疚里过这一生。
父母的每句话,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贫穷,努力奋斗,三五年就过去了;但让孩子心穷了,一辈子就很难幸福快乐了。
总之,别跟孩子“哭穷”,“哭穷”不一定能赢得孩子感恩的心,反倒很有可能会输掉孩子的一生。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共勉!
--END--
我是头趣知识,点个关注,每天都为你更新头趣新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