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卸任前的最后一周,在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一场告别演说。这次演讲中,他总结了4年任期内的种种所谓成就,宣称如今的美国比他接手时更为强大,仍然是全球的超级大国。毫不意外的是,中国再次成为了他重点提及的对象。在演讲中,他以一贯强硬的姿态表示,中国将“永远”无法超越美国。他还补充道,这并非无端猜测,而是基于所谓科学预测得出的结论。他笃定地认为,以中国现有的发展速度和模式,在长期竞争中根本没有胜算。
除了拜登的公开发言,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不失时机地接受采访。他声称,拜登上任初期,许多人认为中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但如今这样的声音已经不复存在。他的这番话,似乎意在暗示拜登政府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打击政策取得了成效。然而,这种自我陶醉的言辞真的能掩盖对中国发展的深层次忧虑吗?事实显然并不支持这种乐观的判断。
面对拜登和沙利文的一连串言论,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可谓有理有据又分寸得当。发言人指出,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为了超越美国,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强调,如果美国不尊重中国的合法权益,中方将坚决反制。这一表态明确传递了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基本态度:合理竞争可以接受,但任何不公平的施压和挑衅都不会被容忍。
有意思的是,中方还特别提到了此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南美洲的会面。这场会晤中,中方清晰地表明了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包括双方应在合理竞争的框架下共存,避免冲突,并尽可能加强合作。这些立场既展现了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务实态度,也让外界清楚地看到,中方始终在寻求一个理性且可持续的相处模式。然而,拜登却以一句“中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将如此复杂的双边关系草率地一语盖棺,显然对中方的建议毫无兴趣。
仔细想想,这种轻率的判断无疑暴露了美国深层次的不安。在中美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国通过贸易制裁、科技封锁等手段试图压制中国发展。然而,制裁与关税并不能改变全球经济格局,更无法阻止中国崛起的事实。拜登口中的“永远”,是否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逃避?
未来的中美关系走向无疑充满变数。拜登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为其任期画下了句号,但中国的发展并不会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停下脚步。无论美国如何自我安慰,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趋势,更是一个无法被逆转的事实。或许,这才是美国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不是寄希望于用简单的口号掩盖复杂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