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医学临床中,许多患者误以为癌症一定伴随剧烈疼痛,殊不知,肠癌的早期往往“悄无声息”地发展,甚至在进展到中晚期时,疼痛感仍不明显。

这也是为何许多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相当严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肠道癌变,不是看痛不痛,而是要留意身体发出的其他异常信号。如果出现以下几个症状,可能意味着癌变已经发生,需要立即警惕并就医检查。
一、肠癌的危害:隐匿发展,晚期致命
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90万例,且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一旦癌变,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导致肠梗阻、穿孔乃至远处转移,如肝转移、肺转移等,最终危及生命。

二、肠癌的发病原因:西医+中医视角分析
在西医角度来看,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饮食结构、肠道菌群失衡及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增加肠道致癌物的暴露风险,而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诱发癌变。
此外,家族遗传也占据了一定比例,若直系亲属中有肠癌病史,个人风险会明显提高。
中医学认为,肠癌的发生与“脾虚湿盛”“气滞血瘀”相关。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邪郁结,日久化热生毒,最终形成肿瘤。中医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癌变。

三、警惕肠癌的早期信号
1. 排便习惯改变:若长期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或大便形状变细、变扁,可能提示肠道狭窄,需警惕癌变。
2. 便血或黑便:并非所有便血都是痔疮,若血液呈暗红色或与大便混合,可能是肠癌的征兆。
3. 贫血、乏力:肿瘤出血可能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常感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而非单纯劳累导致。
4.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不明原因的持续消瘦,可能与肿瘤消耗身体营养有关。
5. 持续腹胀、腹痛:虽然肠癌早期不一定疼痛,但若出现长期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仍需警惕。

四、如何治疗?中西结合,精准防治
西医治疗方面,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方案,早期肠癌通过微创手术可大幅提高生存率。
而对于中晚期患者,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已成为新的方向,如PD-1抑制剂在部分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疗效。
中医治疗则强调扶正祛邪、调理脾胃,通过中药、针灸、食疗等方式,改善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放化疗副作用。
如黄芪、白术、人参等补益脾气,灵芝、冬虫夏草可提升免疫力,而薏苡仁、茯苓则有助于化湿利水,减少肠癌复发风险。

五、如何预防肠癌?养成良好习惯是关键
1.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多摄入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积累。
2. 增加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适度运动,可降低肠癌风险。
3. 定期筛查: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筛查。
4. 远离烟酒:长期吸烟、酗酒会增加癌症风险,应尽早戒除。
5. 关注肠道健康:如有长期腹胀、排便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拖延。

结语
肠癌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很多患者因忽视早期信号,导致病情进展至不可逆的阶段。
关注身体异常,合理饮食,定期筛查,是防治肠癌的最佳方式。医生提醒,不要等到疼痛出现才重视健康,肠道健康关乎全身机能,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远离癌症威胁。
参考文献
1.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
2. 《现代肿瘤学》2023年第12期
3. 《中医肿瘤学》2022年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哄哄
骗点医疗费,该死躲也躲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