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的军贸出口大国之一,但在很多先进武器的市场占有率上还是远远低于美俄等国的,唯独在弹道导弹市场上几乎可以称之为一手遮天。其他国家要么不敢卖,要么就是卖的产品和中国没法比。
中国导弹的第一桶金中国踏入弹道导弹出口领域,和当时的国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自以色列建国以后,巴以冲突就成为了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冲突的缩影。双方还爆发过多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靠着美英的扶持和武器优势在战争中进一步扩张了自己的领土,也让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沙特是中东地区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沙特在历史上曾经面临两次迫切的军事威胁,一次是中东战争,另一次则是海湾战争。沙特同样是美英的盟友,靠着抱大腿和能源贸易,沙特赚得脑满肠肥,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中东土豪国家。
中东战争以后,沙特看到以色列使用的西方武器优势,也开始大批量购买美英的坦克和战斗机等装备,在对军队完成了一轮装备更新后,沙特自认为高枕无忧,可以放心享受土豪生活了。
但两伊战争结束以后,沙特看到伊朗和伊拉克陷入战争泥潭后的惨状,意识到现有的国防力量还是不够,开始寻求一种具有足够威慑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效果的武器,最终沙特将目光放在了中程弹道导弹上面。
起初沙特是打算从美国盟友手上购买导弹的,但当时美苏正在推进中导条约的签署,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是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向沙特出售中程导弹的。苏联的情况同样如此,沙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中国的身上。
起初,沙特认为中沙两国尚未建交,中国恐怕不会向自己出售导弹,但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需要一笔初始资金,所以对于沙特希望购买中国中程导弹的想法,我国并没有拒绝。
按照沙特提出的需求,我国向沙特代表团展示了东风3弹道导弹,沙特在评估后对东风的性能十分满意,最终以35亿美元的总价向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中国派遣技术人员帮助沙特修建发射基地。
35亿美元看起来不多,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却是一笔巨款,这一金额已经超过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总值,这一场交易下来可以说是宾主尽欢,沙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威慑力,中国也积攒起一笔用作经济建设的初始资金。
出口方向的转变随着中导条约的签署和中国加入国际核不扩散组织,东风3这样的中程弹道导弹不能卖了,我国就开始将重点放在射程不到1000公里的近程战术地地导弹上,并研制出M7短程弹道导弹。
M7导弹很有意思,是在红旗2地空导弹上改进而来的,最大射程200公里。伊朗是M7导弹的第一个客户,一口气就采购了90枚,并在M7的基础上又研发出自己的地地战术导弹。
但M7毕竟不是专职地地导弹,精度上有所欠缺,我国干脆在其基础上又研制了B611战术导弹。为了适应外军对导弹机动性的需要,我国还将B611安装在机动平台上,将其改造成机动式地地战术导弹。
B611同样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不错,土耳其就曾进口200枚,一边用一边进行逆向研究,最终实现了B611的国产化,土耳其军队将其命名为闪电,希望它能和闪电一样从天而降摧毁敌人。
当时B611并非是我国近程机动式导弹的唯一选择,还有BP12A同样在市场上斩获订单。BP12A采用大当量战斗部,还具备一定的变轨能力。卡塔尔于2017年将BP12A收入囊中,至今仍是卡塔尔军队的主要打击装备。
内卷严重的国产导弹如今形容我国导弹的外贸现状,最贴切的就是相煎何太急。作为世界上响当当的导弹大国,中国拥有多个具备研发弹道导弹能力的专业机构,在每年的珠海航展上,各个参展商站台上都一定会出现不同型号的弹道导弹。
目前我国的导弹出口主力是中航研发的M20,M20的射程高达290公里,并可根据任务和目标类型不同安装多种战斗部。M20可以使用GPS,格洛纳斯以及国产北斗系统制导,打击精度比俄罗斯吹上天的伊斯坎德尔还要强。
M20在多个国家的军队里都有装备,埃塞俄比亚和沙特这些中国导弹的传统用户国都购买了M20导弹。别看M20性能出色,价格却极为便宜,如果从该导弹的战斗性能和装备意义上讲,这个价格几乎等于白菜价。
这样的低价不是中航在做慈善,而是国内同行实在太卷了,就连一些民营公司的产品也和中航这种国家队处于同一技术层次。比较典型的就是广东宏大的HD1多用途战术导弹。
HD1从设计理念上来说比M20还要先进,这是一种具备多种发射能力的通用型导弹,不光可以车载,还能机载甚至舰载。HD1的射程同样达到了290公里,精度50米左右,是M20有利的竞争对手。
从HD1也能看出,在其他国家被当作是高精尖的弹道导弹在我国已经没有了技术门槛,虽然这说明了我国的军事科技水平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但也冲击了国产导弹的市场价格。
世界上对于弹道导弹有需求的国家本就不多,弹道导弹市场不大,这么多中国导弹一同下场,既然在性能上拉不开明显差距就只能打价格战了。长此以往,势必会损害到我国导弹工业的长久利益。
是不是可以向敌方下导弹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