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在上涨,但小麦的“牌”越来越难打了!难在哪了

银杏说国际 2024-06-21 16:50:28

在政策接二连三的狂轰下,小麦终于涨起来了。

这是前两天的事。

虽然说涨势不大,但是相比之前跌个没完,这就算是很好的行情了。

但是对于这样的行情,不同主体却有着不同的心态,使得小麦市场也变得复杂起来。

比如说,对于基层卖粮农户来说,在政策的提振下,卖粮心态有所转变,毕竟储备库给出的价格要更高,也代表着托市意图更加明显,所以对于低价卖粮逐渐产生了抵触心理。

再加上今年麦收进度比较快,售粮进度也明显快于往年,所以随着粮源逐渐减少,惜售情绪也是逐渐有抬头的迹象。

但是我们看到,即便是卖方比较积极,即使是政策端不断释放提振信号,但是收购端却依然没啥大动作。

虽然面粉企业在提价收粮,但一来是提价的幅度非常有限,大多是5厘5厘的涨;二来涨得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只要上量稍一增加,压价的意图马上就又上来了。

所以整体也是不积极。

而贸易主体就更难了。

虽然说政策不断释放信号,意在积极引导收购主体入市,但对于贸易主体来说,小麦的这副牌变得越来越难打了。

难在哪儿了呢?

第一,入市不难,行情难。

其实跟风收购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是往年,可能贸易主体都不会犹豫,因为政策端这么大力度的释放信号确实也不多见。

继第一批、第二批增储库点公布后,近日安徽、北京等又发布了第三批小麦增储库点,如果是往年,贸易主体等多方收购主体早就随行入市了,但是今年却显得特别犹豫。

犹豫之一是今年小麦增产丰收,供强需弱格局比较明显,后续小麦的上涨空间能有多大,这是未知的;

犹豫之二是虽然说政策及时出手托市,但收购过后,小麦行情将如何走,或者说会不会再次回落?这是另外一个未知。

第二,小麦阶段性趋势比较明显。

一般来说,小麦的行情波动也分为几个阶段:

从麦收到购销结束,这是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行情波动主要取决于小麦的产质情况。

比如去年,小麦本也是弱势格局,但是由于部分主产区遭遇烂场雨,使得小麦产质双降,于是扭转格局,开始走强。

而今年小麦则是产质双增,在这样的预期下,小麦很难持续坚挺。

而第二阶段时,小麦的行情就主要回归到供需了。

而今年小麦产质双增,即便当前麦价下跌,玉米上涨,小麦和玉米已有了一定从差,但由于饲料企业可选项比较多元,小麦并非是唯一替代,所以预计小麦总体进入饲用的数量也有限。

所以,小麦仍然是供大于需。

第三,后续波动风险较大。

虽然当前小麦正在上涨,但是后续波动风险并不小。

一方面,当前的小麦收购主要仍是储备库为主,可以说,当前的小麦市场基本全靠储备库提着一口仙气儿。

一旦后续收购结束,小麦仍有很大回调的风险。

另一方面,别忘了中央储备小麦和最低收购价小麦只是暂停投放了,为的是给新麦让路。

而一旦后续新麦购销结束,这部分停拍的小麦很可能会恢复投放,这么一来将再次增加小麦的市场供应。

需弱而供增,小麦的风险大增。

所以,这也是贸易主体迟迟不肯入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

0 阅读:0

银杏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