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从2022年2月打响,到现在已经拖了两年多,乌克兰被炸得满目疮痍,俄罗斯也深陷泥潭。这场战争不仅让交战双方损失惨重,还把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搅得天翻地覆。不过,战争从来不是只有输家,总有些国家趁乱赚得盆满钵满。接下来,咱们就聊聊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排名前三的国家是:美国、挪威和印度。
第一名:美国——全球霸主趁火打劫
美国在这场战争里绝对是头号赢家。虽然没亲自下场打,但美国靠着俄乌冲突在全球混得风生水起,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捞了不少好处。
首先,美国借着俄乌战争把北约这块“老招牌”重新擦亮了。冷战结束后,北约有点像个过气组织,大家都觉得俄罗斯不至于真动手,北约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可战争一打响,北约立马“满血复活”。美国带头,北约国家忙着给乌克兰送武器、送钱,还一起搞制裁,把俄罗斯往死里整。这让美国在欧洲的地位更稳了,谁还敢质疑老大的领导力?
更狠的是,美国还拉了两个新成员进来——芬兰和瑞典。这俩国家几十年来一直中立,愣是被战争吓得投奔北约。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2024年3月瑞典也跟上,北约的地盘直接顶到俄罗斯家门口。这对美国来说,战略上赚大了,俄罗斯的压力陡增,美国在欧洲的控制力也更强。
再说经济,美国在这场战争里狠狠地插了一脚欧洲的能源市场。战前,俄罗斯是欧洲的“天然气大户”,德国、法国这些国家一半以上的天然气都靠俄罗斯的管道输送。可战争一来,欧洲跟俄罗斯翻脸,制裁一波接一波,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被掐得死死的。2022年9月“北溪二号”管道还被炸了,欧洲彻底慌了神。
这时候,美国站出来了。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成了欧洲的救命稻草。从2022年开始,美国对欧洲的LNG出口量蹭蹭往上涨,2022年比前一年翻倍,2023年出口了740亿立方米,2024年预计还要更高。德国、波兰这些国家忙着建LNG接收站,美国的天然气船一趟趟往欧洲跑,抢了俄罗斯多少年的市场份额。能源公司赚得笑开了花,美国经济也跟着沾光。
最直接的,美国的军工企业在这场战争里赚得太夸张了。欧洲国家一看俄罗斯这么猛,吓得赶紧加军费、买装备,而美国的东西自然是首选。波兰直接下了大单,2023年买了500套“海马斯”火箭炮、96架“阿帕奇”直升机,还有一堆M1A2坦克。德国、法国这些老牌国家也不甘示弱,F-35战斗机的订单都排到2025年了。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武器出口总额冲到2380亿美元,2024年更猛,直接破了3187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军火巨头股价跟坐火箭似的,股东们乐得合不拢嘴。战争打得越久,美国的军火生意就越红火。
最后,美国还借着战争让欧洲对俄罗斯彻底死心。以前英法德跟俄罗斯多少有点能源和经济上的勾搭,现在全断了。美国趁机加深了对欧洲的控制,军事基地更多,经济捆绑更紧。未来几十年,欧洲想翻身都难,美国的霸主地位算是坐得更稳了。
总之,美国没出一兵一卒,就靠着俄乌战争把自己的全球影响力、经济利益和军事订单全拉满,妥妥的第一受益者。
第二名:挪威——能源暴发户的逆袭
挪威在这场战争里靠着天然气发了笔横财,成了欧洲能源市场的新宠,经济上赚得不要太爽。
战前,欧洲的天然气主要靠俄罗斯,挪威虽然也有不少储量,但一直是个“配角”。可战争一打,俄罗斯的天然气被欧洲拒之门外,挪威的机会来了。2022年,挪威天然气出口量一下跳到122.8亿立方米,2023年稳在123亿,2024年更是冲到124亿立方米的历史高点。奥斯陆港的LNG船忙得跟流水线似的,德国、波兰这些国家都指着挪威供气过日子。
挪威的天然气储量有2.1万亿立方米,在欧洲排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关键是挪威地理位置好,管道直通欧洲,又是北约成员国,政治上靠得住。欧洲能源危机一爆发,挪威立马顶上,成了“救火队员”。
更妙的是,挪威不是欧盟国家,不用按欧盟内部的优惠价卖气,完全按市场价来。战争推高了全球能源价格,2022年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飙到每兆瓦时300欧元,挪威趁机大赚特赚。2022年,挪威石油和天然气总收入高达14570亿挪威克朗(约1450亿美元),2023年光天然气就贡献了6530亿挪威克朗。2024年虽然价格稍微回落,但利润依然可观。
挪威还不光是赚钱,它还借着这波能源红利提高了国际地位。政府拿赚来的钱加大国内福利投入,养老金、教育、医疗都搞得更好了。同时,挪威对外援助也出手大方,2023年给乌克兰捐了75亿挪威克朗的武器和现金,国际上口碑蹭蹭涨。
挪威这波操作,靠着战争红利从一个低调小国变成了欧洲能源市场的大玩家,经济和影响力双丰收。
第三名:印度——左右逢源的精明算盘
印度在这场战争里玩得太聪明,靠着灵活的外交和经济策略,从俄罗斯和欧洲两头捞好处,赚得挺实在。
战争一打,西方制裁俄罗斯石油,俄油价格直接打折。印度瞅准机会,立马加大从俄罗斯的原油进口。2022年之前,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不到1%,可到了2023年5月,每天进口量飙到196万桶,占总进口的42%。这些廉价原油送到孟买、古吉拉特邦的炼油厂,加工成柴油、航空燃油,然后高价卖给欧洲。
欧洲因为禁了俄罗斯的成品油,市场空缺不小。印度趁机填补,2022-2023财年,印度对欧洲的柴油和航空燃油出口从每天15.4万桶涨到20万桶。2024年前三季度,对欧盟的燃料出口猛增58%,印度一跃成了欧盟最大的炼油产品供应商。这买卖做得太精,赚的差价让印度石油公司眉开眼笑。
除了能源,印度还从俄罗斯进口粮食,然后加价转手卖给非洲这些缺粮的国家,利润也不少。军事上,印度跟俄罗斯的合作更深了。2024年10月,俄罗斯提出卖给印度图-160M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能带核弹头,射程超远,要是谈成了,印度空军的实力得蹦一大截。现在双方还在扯皮,但这事儿已经够说明问题了。
印度在外交上也玩得溜。2022年7月,莫迪跑去莫斯科跟普京见面,8月又飞基辅跟泽连斯基握手。联合国投票时,印度对谴责俄罗斯的决议直接弃权,两边都不站队。这种中立策略让印度既能从俄罗斯拿便宜货,又不至于彻底得罪西方,经济、军事、外交三不误。
印度这波操作,靠着战争红利在全球舞台上混得有声有色,实打实赚了不少。
其他受益者:中东、土耳其也分杯羹
除了这仨,还有些国家也在战争里捞了点油水。比如沙特、阿联酋这些中东产油国,油价一涨,收入跟着水涨船高。土耳其更会玩,在俄乌之间当“和事佬”,调停粮食协议,国际地位蹭蹭往上涨。
俄乌战争打得惨烈,乌克兰家园被毁,俄罗斯经济被困,可对美国、挪威、印度这些国家来说,这场战争却是天上掉馅饼。美国靠着北约和军火生意稳住霸主地位,挪威靠天然气逆袭成能源新贵,印度靠着精明算盘两头赚钱。这场战争告诉咱们一个道理:打仗的苦是交战国吃,可好处往往被旁观者捡走。国际政治就是这么现实,谁会算计,谁就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