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现在都在寻觅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出口的宜兴紫砂壶,因为大家认为当时的原料天然,工艺正宗,价格适中,所以就成为大家四处寻觅的好东西,但作为一个当时的过来人,当时出口的质量来看可能并没有现在想象的那么好,绝大多数都是以石膏模具生产的日用泡茶器,与一般的日用消费品一样,收藏价值几乎为“ 0”,只有当时出口至港台地区的会有一部分是以工艺美术品出口的,当时香港四大采购商向工厂定制,并指定生产者和款式品种,这一类紫砂壶我们厂称之为“特艺品”,这些紫砂壶基本是出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厂的老工人之手,工艺质量相对来说稍好一些,但一般也达不到艺术品的水平,因为都是批量生产的。
当时大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也有法国、西班牙、俄罗斯以及英国还有中东亦有零星出口,香港及台湾地区出口最多,占到总出口量的70%,其中,高端壶更是通过香港转口到台湾、新加坡,大部分日韩市场也是以中低端为主,欧美市场100 %是低端的日用消费品市场,所以,在十多年前,大陆就有嗅觉灵敏的商人去香港、台湾、新加坡以及日本市场寻求购买,江湖上称之为“倒流壶”,也有人称为“回流壶,近十年来紫砂壶拍卖市场上高价成交的几乎全部来自于港台藏家之手。想想也是,有些经我的手出去的高档紫砂壶现在几乎翻了一百倍以上的价格在大型拍卖会上成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其实,也不必过分纠结与懊恼,当时的行情就是如此,也为国家创了一些外汇。
近段时间,有很多港台人找我来鉴定当时出口壶,说实话,十有八九都不对,原因是当时出口的特艺品数量并没有这么大,当时出口的特艺品单价一般也就十几美元到几十美元而已,但抵到我当时一个月的薪水,记得八十年代后期,蒋蓉的作品只卖三十六美元一把,汪寅仙等好手的价位大多在二十八美元一把,这类东西如今全部在藏家手里,一般不容易释出,看到现在直播卖壶的,动不动壶底就盖着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的大印,并把直播间设在所搭的电影场景一样的外贸仓库,废弃的窑头,后面堆着破败不堪的出口外箱骗人,我就觉得好笑,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后面破箱子里就能印出多少人民币,说是当时的外贸库存,实际上可能是昨天才生产出窑的做旧壶,可以说一文不值。我一直告戒壶友千万不要在直播间捡漏,因为你的所谓捡到的漏,往往是自己以高昂的代价让主播们捡走了。他们才是不怀好意的骗子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