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曾称智驾可解放双手,引发行业热议

柯俊豪杰说车呀 2025-04-10 23:32:55

华为汽车战略大变局:余承东卸任背后,造车梦碎与智驾争议

咱先不说别的,小米SU7那事儿闹得沸沸扬扬,高速上出了事故,智驾性能直接被架在火上烤。

这事儿是不是也该给那些天天鼓吹“智能驾驶解放双手”的车企们敲个警钟?

这头小米还没喘过气儿,那边华为就悄摸摸地换了帅——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

这到底是战略调整,还是另有隐情?

说到余承东,那绝对是自带流量的“网红企业家”。

手机圈里,他是“余大嘴”,语不惊人死不休;造车圈里,他又成了“余大炮”,一开口就是“遥遥领先”。

就这风格,搁谁身上都得贴个“争议人物”的标签。

要说这余承东的营销能力,那真不是盖的。

360的周鸿祎就说过,余承东能给华为省十个亿的广告费。

这话可不是瞎吹,就凭“遥遥领先”这四个字,直接火遍全网,B站鬼畜区都得给他留个位置。

但话说回来,这过度营销智驾,有时候也真让人捏把汗。

前阵子,网上曝出问界车主在高速上开辅助驾驶睡觉,结果被交警逮个正着。

这事儿一出,网友们都炸了锅:“智驾是方便,但也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啊!”

更早些时候,余承东在直播里跟谭乔一块儿聊智驾,直接说:“没转过方向盘,可以打盹睡个觉。”谭乔赶紧打圆场:“你只用了两根手指头搭在上面。”结果余承东还不领情,说:“有时候拿开也行,法规要求还是放在上面。”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没底。

要知道,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车的辅助驾驶功能,也就是L2级或者L2+级。

就算到了L3级,也得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撒手不管。

真要是在暴雨天或者强光下,还得人工接管。

就拿北京来说,今年4月1号开始,自动驾驶汽车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得配合调查,提供证据。

这规定一出,也算是给车企们提了个醒:宣传智驾,得实事求是,别忽悠消费者。

其实,在华为内部,对于造车这件事儿,一直存在分歧。

任正非早就定下了规矩:华为不造车,只做Tier 1供应商,帮车企造好车。

可余承东心里一直有个“造车梦”,想搞华为品牌的整车。

这事儿闹得最凶的时候,就是2023年新款问界上市那会儿。

海报上赫然印着“HUAWEI问界”几个大字,直接把任正非给惹毛了。

后来,华为又发了一份公告,重申“华为不造车”,还禁止在整车宣传上使用华为的Logo。

据说,当时孟晚舟还批评余承东管理不善,甚至传出了“余承东加入小米造车”的魔幻言论。

当然,这些都是坊间传闻,真假难辨。

但不管怎么说,余承东这次卸任车BU董事长,也算是给这场“造车梦”画上了一个句号。

华为汽车业务,也开始向Tier 1转型。

要说这华为车BU的业绩,那真不是盖的。

2024年营收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这成绩,放在哪家车企都得竖大拇指。

华为车BU现在主要有三种业务模式:鸿蒙智行、HI模式、标准化零部件供应。

鸿蒙智行就是跟车企深度合作,一起打造“X界”系列,比如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

HI模式就是把华为的智驾系统集成到车企的车型上。

标准化零部件供应就是卖一些通用的汽车零部件。

早在2021年上海车展,余承东发布华为智选SF5,直言这款车拥有“媲美百万豪车的性能”。

这番话当时就引来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华为太自信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营销手段。

2022年问界M7上市发布会上,余承东更是直接把M7跟理想L9放在一起对比,说M7在舒适性、智能化等方面更胜一筹。

这种直接“点名”的做法,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2023年,余承东更是多次公开表示华为智驾领先行业,引来了不少同行的质疑。

虽然华为智驾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不错,但这种过于强调“领先”的做法,也让人觉得有些“飘”。

2024年北京车展上,余承东亲自站台问界,力推鸿蒙智行。

他强调鸿蒙智行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重要战略,未来将持续投入资源。

同年,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宣布鸿蒙生态用户突破9亿,为鸿蒙智行赋能。

庞大的鸿蒙生态,也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年,余承东还公开回应了“遥遥领先”的争议,说这只是他表达自信的方式。

他表示,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有信心在某些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之后,接下来估计得把更多精力放在终端主业上,毕竟稳定自研芯片和鸿蒙系统才是当务之急。

而华为车BU,也将扮演新的角色:Tier 1供应商,技术赋能。

话说回来,华为汽车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战略调整后的华为,能否在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领先?

这恐怕还得交给时间来检验。

未来,华为汽车的“新常态”是什么样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建设,或许是关键词。

一切,才刚刚开始。

0 阅读:11
柯俊豪杰说车呀

柯俊豪杰说车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