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自杀”——当这个词和“老龄化解决方案”联系在一起时,其冲击力简直不亚于一颗炸弹在平静的湖面炸开!
耶鲁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成田悠辅的“危险发言”,与其说是学术探讨,不如说更像是一声绝望的呐喊,撕开了日本社会光鲜亮丽的表象,露出了底下令人不安的暗流。
我们不禁疑惑:日本社会咋成这样了?日本老人和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以至于被建议去死?
日本老了
繁华的东京街头,银发族的身影随处可见:公园里,老年人悠闲地散步聊天;商场里,他们仔细挑选商品;地铁上,他们安静地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
日本社会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正面临着一个巨大危机。
根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9月中旬,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625万人,占总人口的29.3%,创下历史新高。
与意大利(24.1%)和芬兰(23%)等同样面临老龄化挑战的国家相比,日本的处境更为严峻,而且根据国际标准,65岁人口占比超过20%即为“超级老龄化社会”,这么看来日本的老龄化程度估计还得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超级”。
日本的人口数量持续15年下滑,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老龄化的进程,同时日本的新生儿数量持续降低,如同一个不断加速的漩涡,将日本社会卷入更深的老龄化困境。
为什么老龄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超难题?那是因为老龄化不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它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如何发展的主动脉,那日本为此做出过哪些努力?
治标不治本的困境
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海啸”,日本政府并非袖手旁观。
为了提高出生率,政府推出了育儿补贴、延长产假等鼓励生育政策,但这些对于高昂的育儿成本、激烈的职场竞争和沉重的社会压力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日本的出生率依然低迷,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为了缓解劳动力短缺,政府推迟了退休年龄让老年人继续工作,这则像是在拥挤的车厢里再塞进几个人,虽然暂时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燃眉之急,但也加剧了年轻人的就业压力。
此外,日本政府还推出了多种社会养老保险,这些制度确实有益,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带来的深层问题,使得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如同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那这个困境究竟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恨老”情绪蔓延
老龄化浪潮席卷而来,第一个被冲击的就是日本的医疗系统,医院里几乎全是老年人,医疗资源不堪重负,并且数量庞大的老人群体还挤占了其他年龄段人群的医疗资源,导致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下降。
与此同时,沉重的养老负担也压得许多家庭喘不过气。不少子女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不惜“牺牲”自己,成为全职“护工”,导致他们个人在背负更大经济重担的同时还失去了事业和个人生活。
不言而喻,日本的就业市场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一方面,退休年龄的延长导致老年人继续留在职场,压缩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又使得一些行业面临用工荒。
这种矛盾的局面,让年轻人既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又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加剧了他们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在老龄化带来的多重压力下,日本社会的“恨老”情绪蔓延,甚至耶鲁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成田悠辅曾公开表示:
“最终还要靠老年人集体自杀、一起切腹。”
笔者认为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对于这个庞杂的困境,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更没有捷径可走。
“恨老”情绪的蔓延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深刻裂痕,要真正破解老龄化困局,日本需要的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尽管成田悠辅的极端言论令人震惊,却也为世界敲响了警钟。
我们需要正视问题,理性思考,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而不是将难题只抛给一方,自己却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未来,只有大家携手共进,才能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让年轻一代充满希望。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24-11-13《超级老龄化的日本,如何老有所养?》
第一财经:2024-09-18《比重再上升!日本老龄化率达29.3%,劳动力短缺下“2025问题”紧迫》
观察者网:2024-05-13《日本大阪府知事: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社会,婴儿一出生就该享有投票权》
金融界:2024-03-18《日本老龄化严重的后果:孤独社会、平成废物与“失去的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