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东升作品赏析:山水无尽心有处

燕赵时讯 2025-02-10 16:20:26

山水无尽心有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盖宇宙之道,窥万物而得其美,生生不息,久久恒之。

青山绿水,雾雪风霜,穷尽自然万物,常为艺术者青睐而古今不绝。赓续至今,百花齐放,峥嵘璀璨。其中,尤以山水为上,其描摹山川,形于魏晋,趋之渐熟自隋唐始,笔墨皴染,勾点染抹自成一派,如:王维之空勾无皴,画中有诗;范宽之山顶峻厚、气势雄强;李成之气象萧疏、烟云清旷;董源之清幽淡雅、平淡天真;张择端之风土人情、市井百态;米芾之云山墨戏、不求形似……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得东升兄画册即版,嘱叙三两言,偶得上句,以砖引玉。

一山一水,一草一本,皆有自由论,于东升兄画作,其精神世界无不如此。观之,若无平心静气之态,若无淡然坦荡之胸,断难得其中之虚怀若谷与空灵自由。山水浓缩笔墨间,虚实转换精神上,其画作直达气象多姿,意蕴丰沛,将性情与热爱、关照与关注、思想与祈愿,浓缩于白、墨、水、山四者之间,细细品赏,常给人以新奇与安逸。

人生多舛,难免残缺。画图未满,总有白憾。翻其画作层层纸页,如剥丝抽茧,又如柳暗花明,常感白净之淡。于是乎,纯净,安静,清雅,纯粹,悄悄然跃然纸上,浓于墨中,渗于心田。

盖“留白之妙”,承传统之气,无不透露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道,实乃浩瀚自然之海澎湃波涛退却之后的细沙金石。细沙金石白而之,乃“猫眼”之大世界,大世界之小觉,小觉后之大悟、大雅、大脱,归根结底,导向一个“人”字,即人心、人气、人之精神世界。

自然常景,繁繁总总,东升兄有爱雪之乐,有喜尘之心,有独享山水之清雅,由此而来,凡墨下之作,多与自然相通,多与生命契合,多与自由相得,观之,快哉,品之,悠哉!

无不言,其画册之精心,为近年难得之作,看似精心编排,实则更为自然和随性。随性之法,随性之道,言之易,动辄难,非朝夕之功。

技与道,实乃艺术追求之大理。然,技与道之本质与核心,无外乎艺术家之胸怀。当一味之时代性占据视野主导,坚守本真与传统,成为不可多得之大道。其实,大智若愚、大道至简,即为吾辈传达出传承与发扬之真理。当削弱时代性,换言之,当传统性包裹时代性之时,所谓艺术之内核便更为坚实。

《六韬》云: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分布七色,融之为白,不受外在滋扰而守初心本色。品山水自然,绕不开一个“静”字。东升兄之画作,君可细品、慢品,若品得出几分泰然处之与静若处子,便知其中味。少有大开大合,鲜有畅酣淋漓,然其笔下如蚁的窥探,无不透露着挺劲、严谨、饱满、虚实、深沉、清逸和豁达。雪亦好,山水也罢,其作品无形中形成的稳定性与思想性,常令人叹为观止。

或浓,或淡,或疏,或密,或暖,或寒,或深,或浅,或意,或神,或力,或道,或韵,或味,或情,或思,思考与实践并行,探索与创造同在,再完美之艺术总有缺憾,缺憾亦为另一种不能言说之美。总而言之,君若能在其画册中寻得属于自身的一丝邂逅,寻得属于自身的一缕清光,寻得属于自身的一种释怀,其意盖足矣。

想来,此或许为其画册之初衷耳。寥寥几言难以一概全。浅浅数语,自惭为序,诸多情怀留于笔墨间,期未负东升兄之垂青。无需更多赘语,愿让更多光阴与诸君,请君品,细品,慢品。君,慢慢品!

黄军峰于斗室

壬寅年初夏

艺术名片:

王东升,男,汉族,1962年出生。河北省采风书画研究院院长,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教授。2023年在河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来源:千墨艺术网

0 阅读:4
燕赵时讯

燕赵时讯

网眼观天下,聚焦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