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运用“禁果效应”,让你的娃摆脱拖延症,对学习爱不释手

邓爱聊球 2020-10-27 13:47:16

相信大家都有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在孩子“天马行空”的答案下,家长们练就了一秒变脸的绝技,在温柔与暴躁之间随机切换。家长们不由得泪流满面,直呼:我太难了!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不仅需要耐心,更重要的是找对方法。家长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自觉学习,以后再也不用陪读了。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心理学中的“禁果效应”。

什么是“禁果效应”?

这个效应的诞生机制是源于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好奇心。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会有点叛逆,专跟家长“对着干”。家长想让孩子这样,而他偏要那样,指东往西。比如家长想让孩子好好写作业,而娃却一直拖延不肯去,这实际上就是“禁果效应”的负面效果。“禁果效应”就是巧妙地利用了孩子的这个心理,利用禁止的反作用力去影响孩子的行为。

堵不如疏

强迫孩子好好学习不如调动起他的好奇心,让他主动学习。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三:苏洵、苏轼、苏辙。别看苏轼和苏辙成绩卓著,但是在他俩小的时候也不爱读书,每天就想着怎么调皮捣蛋。父亲苏洵并没有因此责怪他们,反而在他们面前故意看书,在孩子凑过来想知道父亲看到啥这么痴迷时,就故意躲到一边不给看。后来他俩就把书偷出来细细品读,慢慢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苏父的做法与“禁果效应”也是非常相似的。

培养孩子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采取行动的动力,娃只有想知道为什么的时候,才会主动去寻找答案。有行动力的孩子一定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当孩子在不停追问家长为什么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不耐烦的回答“哪儿来那么多为什么?”而是要陪着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成长,去寻找答案。这样孩子获取知识的速度会大大增加,慢慢的,等他有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再也不用家长操心学习的事了。

正确运用“禁果效应”

这里想到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记得那时我还在上三年级,字都还认不全,爸爸在灯下一边看《红楼梦》,一边陪我写作业。当我凑过去想知道里边写了什么的时候,他却跟我说了一句:“你看不懂的。”之后的日子,我就努力学习认字。在能力有所提升之后,我看的第一本名著就是《红楼梦》,还在爸爸面前炫耀我看得懂!而且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史湘云!

看,让孩子主动学习也没什么难的!

0 阅读:4
邓爱聊球

邓爱聊球

邓爱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