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万的超生罚款,对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天价,很多人就算倾尽所有也拿不出来,对张艺谋来说,这事儿根本不算什么,就像洒点水一样。
一个拍电影的,怎么就富可敌国了?这句话背后,其实有一段比他任何一部电影都精彩的商业故事,这位“国师”的商业帝国是如何炼成的?
电影艺术的追求张艺谋,1950年生于西安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期的西安,远没有如今的繁华,物质匮乏是时代底色。
谁也想不到,这个在古城墙根下长大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
少年张艺谋可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学生,他喜欢特立独行,对世界充满好奇,总想玩点不一样的东西。
可能正是这种不安分的性格,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1978年,高考恢复,张艺谋凭借摄影特长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他去了广西电影制片厂,当上了摄影师。
1984年,张艺谋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大放异彩,凭借出色的摄影技术获得了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张艺谋并不满足于只做幕后英雄,他渴望走到台前,掌控更大的舞台。
1986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张艺谋在《老井》里演了男主角孙旺泉,拿下了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首位在A级国际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的影帝。
这一次的成功,让张艺谋意识到,做演员虽然风光,但终究是被动的,他要做导演,掌控全局,表达自己的想法。
1987年,张艺谋倾其所有,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
处女作《红高粱》的拍摄过程充满艰辛,资金不足,设备简陋,但张艺谋凭借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
影片中大面积的红色、黄色等高饱和度色彩,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也奠定了张艺谋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
《红高粱》在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拿下了金熊奖,这是亚洲电影首次获此殊荣。张艺谋也因此在国际影坛声名鹊起。
接下来的几年,张艺谋的创作力井喷式爆发,《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相继问世,巩俐也成为第一代“谋女郎”,与张艺谋的合作成就了彼此的辉煌。
这些电影不仅在国内拿了不少奖,还在国际上大受欢迎,把中国电影推向了全世界。
张艺谋通过镜头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国师”。
值得一提的是,张艺谋的创作理念非常独特,他曾表示自己“边玩边拍”。
这种随性的态度,其实是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创作的极致追求。
正是这种“玩”的心态,让张艺谋的电影充满了活力和创新,也让他能够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
玩转影视圈九十年代,张艺谋在电影圈里绝对是大佬级别的,拿奖拿到手软,风头正劲。他并没有被艺术的光环所迷惑,而是敏锐地意识到,要在这个圈子里长久立足,光有艺术追求是不够的,还得有商业头脑。
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将自己的才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新世纪初,张艺谋开始涉足商业大片。
2002年的电影《英雄》投资了一个多亿,汇集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等一批大牌明星,场面气势恢宏,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2004年的《十面埋伏》延续了《英雄》的商业模式,再次斩获过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巩固了张艺谋在商业电影领域的地位。
这两部影片的成功,不仅让张艺谋赚得盆满钵满,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艺术和商业的平衡点,证明了艺术电影也可以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除了电影,张艺谋还将目光投向了实景演出领域。他敏锐地捕捉到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结合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打造了“印象”系列实景演出。
从丽江的《印象·丽江》到杭州的《印象·西湖》,再到桂林的《印象·刘三姐》,这些演出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艺术表演完美融合,深受游客喜爱,也为张艺谋带来了巨额财富。
听说,“印象”系列演出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给张艺谋带来了接近一个亿的收入。
尝到商业成功滋味的张艺谋,开始大举投资,涉及影视、科技、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名下的公司已经有十几家。他不断地学习、尝试、调整,最终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商业帝国商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张艺谋这样的“国师”,也难免遭遇滑铁卢。
2011年,张艺谋斥巨资打造的战争史诗片《金陵十三钗》上映,这部影片汇集了中外明星,制作精良,宣传力度空前,然而,最终的票房却远低于预期,全球票房仅有200万美元,与之前的商业大片相比,可谓是惨败。
这次的失利,对张艺谋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商业策略。《金陵十三钗》的票房失利,让张艺谋意识到,商业电影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影片的质量,更取决于市场的选择和观众的口味。
他开始更加注重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并尝试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他不再把所有钱都投在一个地方,而是分散到房地产、股票和基金等不同领域。
这种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有效地降低了风险,也为张艺谋的商业帝国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张艺谋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旗下子公司和关联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资产规模也迅速膨胀。
这个商业帝国的业务遍布各个领域,展现了张艺谋出色的商业头脑和敢于开拓的精神。
即使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张艺谋也从未放弃对电影的热爱。
2018年,他跟一家公司签了个协议,答应在接下来几年里带来超高的票房。
这份协议对张艺谋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迫使他更加努力地创作,也让他更加注重电影的商业价值。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艺谋推出了《影》、《悬崖之上》、《一秒钟》等多部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这些电影不仅在艺术上很有看点,票房成绩也挺不错的。
特别是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满江红》,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悬疑色彩,引发了观影热潮,最终斩获6。5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再次证明了张艺谋的商业号召力。
从《金陵十三钗》的失利到《满江红》的成功,张艺谋经历了商业上的大起大落,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电影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他不断地学习、反思、调整,最终找到了艺术和商业的平衡点,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低调的影坛富豪与其他一些高调炫富的富豪不同,张艺谋一直保持着低调的作风。
他很少公开谈论自己的财富,生活也比较简朴,与普通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种低调的行事风格,或许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也或许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张艺谋的财富主要来源于电影行业,据悉,他90%以上的收入都与电影相关。
他没有把所有资金都押在一处,而是分散投资,涉及房产、股票和基金等多个领域。
这种分散投资的方法,不仅降低了风险,还确保了他的财富稳步增长。
尽管已经成为商业巨子,张艺谋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他依然热爱电影,依然坚持创作,近年来,他保持着高产的状态,《影》、《悬崖之上》、《一秒钟》、《满江红》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
张艺谋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积累了巨额财富,更在于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激情。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艺术和商业并非对立的,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成就一个人的辉煌。
结语从一个普通的西安小子,到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再到商业帝国的缔造者,张艺谋的人生堪称传奇。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商业的敏锐嗅觉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回顾张艺谋的70多年人生历程,他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崛起,也亲身参与了中国商业的浪潮。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摄影师,成长为一代电影巨匠,又从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转型为一个精明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