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物馆,发现罕见照片!“旧社会”中国,居然是这个样子

史说云烟 2024-12-08 13:19:25

昨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民国年间的中国,晚清时的中国,甚至更古老的中国…… 我们的曾祖父、老祖宗,他们生活的年代,日常生活是什么模样?

前几年,在美国突然发现一批中国老照片,那是美国摄影师早在1931年至1933年拍摄的。距今,已经九十多年过去了,这批珍贵照片终于重见天日!

这批照片,是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博物馆里发现的。由于摄影师彭德尔顿,上世纪30年代拍完照片,从未向外界公布,所以这批照片外人从未见过。

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美国摄影师在九十多年前,在南京及周边拍摄的老照片,看看曾经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上世纪30年代,城镇的街道是这个样子。尽管不算繁荣,但看上去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样子。

九十多年前的一个农夫,虽然穿得破破烂烂的,但依旧努力生活,因为要养活一家老小。

上世纪30年代,除了上海广州青岛外,大多数地方还没有酒店宾馆,只有传统客栈。照片中,是一个客栈的老板。

那个年代,尽管乡村面貌和古代没什么两样,但在城市里,还是出现了一批新式建筑。

九十多年前,机械化耕田尚未出现。用水牛犁地,才是南方乡村的普遍面貌。

广大乡村地区,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模样。在江南地区,乡村很多石屋,冬暖夏凉非常宜居。

那个年代,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传统职业。照片中,是一位补鞋匠,终其一生他都在从事这个古老的行当。

樵夫,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行业。他们进入深山伐木,再肩挑到城镇,卖给城里人当柴烧。

长江下游地区,一个小山岗上,有不少农舍,还有一个土地庙。

除了石屋外,很多条件较差的农家,还住在这种茅草屋里,墙壁是泥土和木棒搭建的。

90年前的金陵大学,居然是这个样子!这几座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在南京大学校园里。

上世纪30年代的乡村道路,当时还是土路,路上很多挑着柴火的农夫。

广大乡村地区,用来储存粮食的米桶,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南方很多地方种茶叶,这是九十年前的农田和茶园。可以看到,有坐黄包车过来的客商。

以上照片,就是美国博物馆发现的老照片,见证了“旧社会”的中国,广大城镇和乡村,人科的生活是什么面貌。那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生活过的岁月。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