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电池端的布局计划更加明确,尤其在产能建设和项目推进方面可见,新的投资方向正在形成。
据起点锂电观察,今年开年以来已有超20个电池项目传来新进度,仅在2月份就有8个代表性项目加速推进。这些项目提速背后的原因值得关注。
8大项目加速,投资超250亿元奇瑞得壹能源百亿项目二期施工
2月17日,得壹能源安徽枞阳锂离子动力电池二期主厂房桩基施工,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据悉,该项目于2022年1月签约,总投资100.04亿元,是铜陵市建市以来首个百亿元项目。2022年7月份一期5GWh项目正式开工,2023年下半年正式投产。
项目二期计划投资80亿元,规划建设4条超级电芯生产线、实现年产能20GWh,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计划2025年6月底完成厂房竣工验收、7月初设备进场并安装调试、9月28日产线通线,2026年4月项目建成投产。
得壹能源是奇瑞自产动力电池主要平台,除了安徽枞阳外,还在芜湖规划了动力电池生产制造项目。
产品方面,得壹能源已经布局了磷酸铁锂、方形三元、大圆柱三元等系列产品,此外还在研发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上车,2027年批量上市,能量密度超600Wh/kg,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km。
宁德时代罗源40GWh项目签约
继1月宁德时代与福州政府达成合作后,宁德时代罗源新能源基地项目也签约落地。
项目占地约900亩,位于罗源县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与宁德时代总部宁德蕉城毗邻,仅约半小时车程,将新建年产能约40GWh新能源电池生产线。
宁德时代是世界领先锂电池企业,连续8年装机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再次拿下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双料第一。在此市场使用量的背后,需要强大的产能配套能力。
据统计,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全球构建6大研发中心、13大电池生产基地。其中国内共有10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宁德、厦门等)、四川宜宾、广东肇庆、江西宜春、贵州贵阳、山东济宁、河南洛阳、江苏溧阳、上海临港、青海西宁等;国外包含3大基地,分别是德国工厂(14GWh)、匈牙利基地(100GWh)、西班牙合资项目(40GWh)。
亿纬首个海外工厂正式生产运营
2月16日,亿纬锂能官方宣布,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下线,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马来西亚工厂是亿纬锂能海外首个工厂,设有两期项目。一期投资约42230万美元(约30.55亿元人民币),2023年8月正式动工,2024年12月设备开始进场,目前电池正式下线。该工厂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已具备年产6.8亿只圆柱电池产能。
二期为“储能项目”,2024年1月,亿纬锂能与INVEST KEDAH BHD.在惠州签署谅解备忘录,拟设立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储能公司,并新购二期地块,已开启储能工厂建设。
此外,亿纬锂能还在美国、匈牙利等市场进行布局,全球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海四达计划落子马来西亚
2月18日,普利特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基地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
资料显示,海四达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二次化学电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被普利特收购,目前形成了锂电+钠电双线并举的发展路径,并持续深耕电动工具、智能家电、储能、航天等业务领域。
产品方面,海四达持续进行圆柱电池产品迭代,完成性能升级赋能,高容量、全极耳、大圆柱产品型号丰富,据悉其全极耳圆柱电池已送样工具领域的头部客户进行认证。
产能方面,海四达在国内拥有江苏启东、广东珠海、湖南长沙三大生产基地,现有锂\钠离子电池产能5.3GWh、在建产能12GWh(预计23年末竣工投产)、待建规划产能30GWh(预计24年初开始建设),0.2GWh镍系电池生产能力。
马来西亚工厂的规划,将进一步提升其配套能力,助力其打开国际市场。
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广西基地扩建
2月18日,在广西南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竣)工活动中,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项目由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投资建设,规划占地380亩,将建设现代化电池生产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重点布局两条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年产能约7GWh,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广西是比亚迪重点布局的市场,且南宁是面向东盟最近的首府城市,以此可将业务辐射东南亚地区。目前,比亚迪在此布局了碳酸锂项目、多个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项目以及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厂项目。
仅电池项目合计产能达到70GWh,全部建成投产后,南宁将成为比亚迪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
东驰新能源电池项目落地遂宁
2月17日,东驰新能源与船山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宣告其电池项目落地遂宁。
项目规划占地约500亩、固定资产投资约52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日产钠转干电池1500万支,年产值约100亿元。
东驰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4年发展已成为集电池材料研发、生产与动力及储能圆柱形异形电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构建起完备的产业体系。
除了遂宁,东驰新能源还在安徽阜阳、江西抚州规划了钠离子电池项目,其中安徽项目规划年产能达到20GWh。
云山动力大圆柱全极耳超充电池投产
日前,云山动力投建的宁波市首条大圆柱超充磁悬浮生产线进入投产运转状态。
项目一期年产能为1.5GWh,于2024年4月启动,今年1月通线产品正式下线,产品为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超充电池。明年云山动力还将增设若干条磁悬浮组装产线,进一步扩大产能。
据悉,云山动力最新研发的46系列大圆柱超充电池,凭借结构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等,具备超快充、宽温域、高安全、低成本、标准化五大特点。
在其天使轮、Pre-A轮等2轮融资中,雷军旗下的投资机构顺为资本则两次进行加码。可见资本对于大圆柱电池技术的看好和期待。
道克特斯50亿固态电池项目落地
2月9日,道克特斯固态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地安徽。
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年产200MWh全自动固态电池量产示范线及5GWh固态电池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期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2.5亿元。
道克特斯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天津,是一家专注打造圆柱型固态锂电池的高科技智能电池制造企业。
产品方面,其准固态电池实际测试的完全解剖到极片层面的液态含量小于5%,在开口状态且在高温100℃下的液体可挥发成分含量小于等于1%,可以在高温情况(60℃-100℃)进行正常充放电,突破了目前市场上高温不能超过60℃的正常工作范围界限,达到了准固态电池的标准。
产能方面,除了以上项目外,道克特斯还计划在长三角、华东地区建设新厂区,规划产能5GWh以上。
市场方面,去年8月,道克特斯公开表示,公司已顺利调试1GWh准固态电池生产线,并计划于10月率先向部分客户批量供货。
此外在今年年初,有新消息称,道克特斯收获了来自国家电投价值1.8亿元的大订单。
02
2025四大布局风向显现从以上项目来看,无论是布局主体、布局地点还是电池技术,都有明显的趋势,或能给锂电企业一些启示。
一是国内动储市场高度集中下,扩产企业以头部代表企业为主,二线以下企业难以获得增量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动力市场前五企业市占率达到85%以上,剩余不到15%的市场由50家以上企业“分食”;储能市场同样集中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楚能新能源等企业,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动力市场。
二是车企布局的产能进入兑现期,二线电池厂生存空间被挤压。在2024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数据中,排名前15的企业有3家背靠车企的新势力上榜,包括极电新能源、因湃电池、耀宁新能源。目前,吉利、奇瑞、蔚来等都在自建电池产能,市场预判将率先挤压二线电池厂份额。
三是出海成主要破局路径,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新建产能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东南亚、欧洲地区为投资热地,“中国造”电池正席卷全球。其中消费及小动力市场,目前有亿纬锂能、天鹏电源、珠海冠宇、海四达、欣旺达等布局;动储电池端宁德时代等前10企业均有产能进展与计划。
四是新电池技术成布局热点,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以2024年下半年至今传来的项目动态显示,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大圆柱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技术产品端。以上新技术处于产业化前端,被市场视作弯道超车的重要路线,布局者不乏三线以下的企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头部电池企业也在布局以上技术,比如宁德时代的钠锂増混电池;比亚迪60Ah固态电池下线;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持续装车等,可以预见,新赛道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整体来看,2025年锂电行业4大发展趋势确定,新一轮竞争周期中,“向外寻找增量市场,向内提升技术实力”依然是主旋律。

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