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辆车,满载着果蔬生鲜,货运司机于海洋又度过了平凡的一天。
像于海洋这样,运送百姓所需生鲜果蔬的货运司机,往往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证货物的新鲜度,按时送达货物,在行当里被称为“绿通”司机。在中国,卡车司机约有3000万人,是支撑货运物流的核心所在,而其中的“绿通”司机们更是连通着百姓餐桌,关系着民众的“菜篮子”,是促生产、保供应、稳民生的重点人群。他们“点对点”运输,奔波联通起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在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有序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于1996年的于海洋如今已经是一位绿通“老司机”。从最开始接触到工地上的搅拌车、渣土车到四年前进入货运行业,于海洋一直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货车,为自己“打工”。
终于,在今年3月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百信银行“百车贷”的助力下,于海洋购置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车。自己成为“老板”后,于海洋收入更高了,工作更自由了;平时开车休息的时候,他就在自己的车上同家人视频。这就是他路上的“动力”。虽然依旧忙碌,但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
“百信银行的贷款从申请、到审核、再到放款,都不用跑网点,一系列操作都在线上完成,流程也很快,给我减轻了不少资金压力。”于海洋向记者分享道。
事实上,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货车以挂靠运营为主,同时货车司机大多离乡谋生,是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中往往难以触达的长尾客群。一般而言,长尾客群“时间”和“额度”需求与金融机构的供给存在一定的“错位”,是较难从传统信贷服务中获得借贷满足的群体。作为金融供给侧,如何实现与资金需求侧的精准对接,是每一家银行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必答题”,也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关键所在。
以管窥豹,见微知著。从百信银行以科技驱动汽车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之下,使得商业银行不仅考虑本身的经营效益,而且有能力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让金融服务更全面地普惠大众。基于金融科技支持,原先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中,困扰服务长尾客群的成本、风险以及收益等结构性不对称问题似乎已不再棘手。客户线上申请、线上开户、线上签约;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全天候审批放款无停歇;通过灵活开放的产品政策,实现面向客户“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服务。通过高效的组织保障、敏捷的科技研发速度、专业的数据分析及扎实的建模能力,百信银行积极拓展个体货车司机经营性普惠贷款,满足用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和体验。
数字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才能让普惠金融真正实现面向长尾客群的增量提质,让越来越多的普惠客群得以被触达,享受到金融“活水”滋养。
作为国有背景的数字普惠银行,百信银行聚焦新市民、货车司机等普惠客群的金融需求痛点,以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不仅为更多用户在“奔富路”上再加把油,也努力让每个人都平等、可持续地享有“实惠”的金融服务,让金融资源配置得更加公平与公正,让社会网格里更多位处“神经末梢”的客户群体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的更多便利和美好,以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助力推动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贡献“百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