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说,《星光大道》这节目不行了,换了好几个主持人,感觉都没内味儿了。
要我说,这节目现在就跟鸡肋似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奇怪的是,节目口碑下滑,好像没影响到尼格买提,这到底是为啥?
尼格买提凭啥屹立不倒?
尼格买提这几年在央视那是相当活跃,各种节目都能看到他。
按理说,他之前也主持过《星光大道》,节目现在这情况,他多少也得受点牵连吧?
可人家愣是没事人一样,稳得很。
这背后,肯定有原因。
民族身份,独一无二?
要我说,尼格买提能这么稳,跟他独特的民族身份有很大关系。
他是央视唯一的维吾尔族黄金档主持人,这就让他有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
你想啊,央视这么大的平台,肯定要考虑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问题。
尼格买提站在那儿,本身就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央视的包容性。
我有个朋友在新疆电视台工作,他说尼格买提在新疆那边特别受欢迎,他主持的节目在新疆地区的收视率都比其他节目高。
这说明啥?
说明尼格买提起到了区域传播纽带的作用,他能把央视的节目更好地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这可是其他主持人做不到的。
当然,光有民族身份还不行,尼格买提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很强。
他主持节目的时候,能把民族文化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传播效果。
你想想,一个既懂专业又了解民族文化的主持人,谁不喜欢?
据说央视也在物色其他的少数民族主持人,但想找到像尼格买提这样优秀的,恐怕还得等一段时间。
老人喜欢,为啥?
除了民族身份,尼格买提能稳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深受中老年观众的喜爱。
他主持的《开门大吉》这节目,连续六年稳居央视三套收视前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为啥中老年观众这么喜欢尼格买提呢?
我分析了一下,有这么几个原因:
中老年观众更喜欢稳定、温和的主持风格。
尼格买提的主持风格就属于这种类型,他不会过于张扬,也不会过于抢戏,让人感觉很舒服。
中老年观众看电视的时候,往往是全家人一起看。
他们需要一个陪伴型的主持人,尼格买提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他不会让观众感到有压力,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放松。
中老年观众更喜欢文化普惠的内容。
尼格买提主持的节目,能把专业门槛高的文化内容转化为大众语言,让大家都听得懂。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份节目组的调研报告,上面说92%的观众认为尼格买提“让人感到放松”。
在这个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这种特质反而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央视需要他?
说到底,尼格买提能这么稳,还是因为央视需要他。
现在媒体融合是大趋势,央视也在积极转型。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央视构建了一个“金三角”人才模型,把主持人分成了三个层次:创新突破层、流量担当层和基础保障层。
创新突破层的主持人,像马凡舒、龙洋等,主要负责尝试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
流量担当层的主持人,像撒贝宁、王冰冰等,主要负责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
而基础保障层的主持人,像任鲁豫、尼格买提等,主要负责稳定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
在这个体系中,尼格买提的市场定位是不可替代的。
他既能保证节目的质量,又能稳定节目的收视率,这对于央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你想想,央视这么大的平台,肯定需要各种类型的主持人。
有的主持人负责创新,有的主持人负责吸引眼球,而有的主持人则负责稳定大局。
尼格买提就属于后者,他的存在对于央视来说是一种保障。
质疑声,为啥没用?
当然,也有一些观众对尼格买提提出质疑,觉得他主持风格不够活泼,不够创新。
但我觉得,这些质疑声并不会影响到央视对于尼格买提的能力判断。
央视在节目制作上信奉“收视率是今天的饭碗,话题度是明天的希望,而稳定性是端住饭碗的手。
”这句话。
尼格买提的稳定性就是央视在节目制作上对于主持人的要求。
在这个解构权威的时代,专业主义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革新。
尼格买提的存在,恰恰证明了传统媒体价值内核的持久生命力。
换个角度想想,现在各种短视频平台火得不行,很多人都觉得传统媒体不行了。
但央视依然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有着强大的制作能力和传播渠道。
尼格买提作为央视的主持人,自然也能享受到这些优势。
总而言之,尼格买提能这么稳,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央视的原因。
他独特的民族身份、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的风格以及在央视人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都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主持人。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是不是过于追求创新和流量了?
是不是忽略了稳定性和专业性?
我觉得,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稳定性和专业性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就像尼格买提一样,他可能不是最耀眼的主持人,但他却是最可靠的主持人。
他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媒体的价值和生命力。
所以说,《星光大道》的口碑崩盘,并没有影响到尼格买提。
因为他有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受众。
他就像一颗常青树,扎根在央视的土壤里,默默地为观众带来欢乐和感动。
而这,或许才是他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