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剖当年明月石悦被送进精神病院这个谣言的传播机制

木田之光 2025-01-09 19:11:51

当年明月,应该说是一个传奇。不是他写的书很传奇,无论怎么说也只是史书而已,不可能比《明史》原著厉害,也不可能比历史学家重写的明史还厉害。

不能说当年明月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是传奇作品,但是可以说当年明月因为只写了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居然就上了作家富豪榜,这事挺传奇的。

所以从这一传奇事件上,可以看一下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创造这一奇迹。

原因可能有三。其一是其作品通俗易懂,同时又有点幽默风趣。读历史本身就是图一乐,如果直接看《明史》,门槛就高了,而且挺枯燥的,《明史》本身叙事是史事叙述风格,一是可能有人看不懂,二是趣味性不够。

其二,是与现实的结合。他一边写明史,一边将明史与现实相结合进行解释,进一步让其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给人以史为镜的感觉。

其三,是其语言风格,因为在网络上连载,将很多网络流行语引入了小说段落。同时其作品也有着电影式蒙太奇的写法。这些作法也是一种亲网络亲娱乐的作法,谈不上创新,但是在当时,挺时尚的。

这三个原因,也可以用来解释当前一些网络红人为什么红,一些视频为什么传播得快。可以说原因上是雷同的。

无非是集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与时尚性于一体。做到了这四点,想不红都很难。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当年明月作品流行原因的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关于当年明月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信息是个谣言。

而另一方面,我觉得关注这个谣言是否为真意义本身不大。先说为什么这个谣言的意义不大,然后我再解释为什么我要说这是个谣言。

假设这个谣言是个真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点。因为当年明月就写了这一本书,一共7部,最晚出版于2009年4月。这离现在都16年了。

可以说当年明月都告别文坛16年了,他现在真进了精神病院,和他当年写畅销小说关系不大。这两者之间,联系起来会很牵强。

有人会说这证明文人不应该进官场。我倒觉得这样说是不对的。当年杜甫也是在官场的人,杜甫忧国忧民,做不来那些溜须拍马的事,又没遇着伯乐,所以在官场职级很低,但是杜甫就是进了官场,也绝不能说杜甫流连于官场了,就不是伟大的诗人了。

所以这一逻辑对当年明月也是一样的。官场和文坛是两个世界,是否互相影响,这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害,不同的人是不同的结果,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那么,如果这就是一个谣言的话,无非是转移人们的视线罢了。对于好好工作的当年明月而言,根本没什么影响。

最后我分析一下为什么当年明月进精神病院是个谣言,为什么可以传播得这么快。

它是谣言的证据之一,我查了一下官方网站,只查到当年明月,也就是石悦的任职信息,没有查到石悦的免职或停职信息。一般官员无论任免,都会公告的。而石悦目前应该仍然是研究室副主任一职。

这个副主任,我也查到是有轮换的。可以确认的是研究室不止一个副主任。而且副主任这个职位似乎也不存在时间限制。有人工作时间长,有人工作时间短。

证据之二,这个谣言的源头其实是来自豆辦网站。而豆辦网站的原始帖子已经被删除。而发布这一消息的帖子并非一个名人,仅仅是豆辦上的一个非名人认证的注册用户。所以信息可信度本身很低。

证据之三,这个信息传播到现在,没有任何官方信息来印证,也没有媒体来报道。也就是说这一消息成了小道消息了。对于小道消息,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作为支撑,只能判断为其假消息。

为什么是个谣言,却传播得这么快?

其一,知识性原因。因为当年明月也算是个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了。对于这样的作家的动向,人们一般是很关注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新闻,人们想从当年明月这里获取一点知识性的信息。

其二,趣味性。当年明月既是文人,又是公务员。这本身会成为一种趣谈。网络上也时不时可以看到当年明月怎么在文坛与官场都做得很好的叙事,并从这一叙事里,得出一些人生经验和新奇体验。

其三,现实性。这一谣言里,有“猥亵”等信息。而与性有关的话题本身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与现实紧密相联,自然而然增加了其传播速度。

其四,时尚性。这一谣言里,有“精神病院”四个字。最近一段时间,有李宜雪事件直到现在都沸沸扬扬的,所以谈论这个话题的人很多,从而让这一谣言更易于传播。

最后,希望当年明月好好工作吧,不必理会这些谣言。

正如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的结局里所说的“我之所以最后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木田之光写于2025年1月8日)

1 阅读:487
木田之光

木田之光

原创时评、杂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