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洪灾,荆江百万百姓撤离准备炸堤分洪,朱总理忽然说:等一下

铁绵解球 2024-09-14 14:31:47

1998年8月16日晚上8时许,荆江百姓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报道时,发现电视台突然插播了一则公告——接上级通知,今晚准备分洪,指挥部命令荆江分洪区所有人员,在21时前务必撤离。

所有人的神经都在那一瞬间高度紧张起来。

荆州的空气中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几百万人民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今晚要分洪了!”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迁徙

1998年夏季,由于尼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洪灾。

从6月份入夏以来,长江流域就开始了历史罕见的连续性降水。

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剧涨,洪峰一浪高过一浪。地处长江中下游的800多公里江段全面超警戒水位,险象环生。

俗话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河段长达360公里,河道蜿蜒曲折,历朝历代都是洪灾的多发地。由于泥沙堆积的缘故,洪水会在荆江地区放缓流速,造成水位迅速增高。

因此荆江能否抗洪成功,决定着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死存亡。

按照国务院此前出台的《防御特大洪水方案》,当荆州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就要打开分洪工程北闸分洪。

到了1998年8月6号上午,沙市水位已经一路飙涨到44.68米,并且仍有继续暴涨的趋势。

为了保障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安全,湖北省政府立刻向中央报告,申请启动荆江分洪工程。

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迁徙开始了。

当晚8点整,荆江市电视台和广播节目正式向分洪区51万父老乡亲播发了《分洪转移令》。

一旦开启分洪工程,田里的庄稼无疑会全部泡汤,几十万灾民将面临颗粒无收的结局。此外,在分洪区921.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建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以及数家学校、医院。

据估计,分洪的经济损失高达160亿元。

可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荆江人民在“舍小家、保大局”的时代使命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

荆江各级干部第一时间抵达基层进行宣传、协调转移。

当时正值庄稼丰收的时节,无数农户们放弃了即将收获的劳动成果,无数工人放弃了才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工厂。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余年的发展成果,就要在洪水之下覆灭了。

有的人家里有老人刚刚去世,只能穿上寿衣草草掩埋;有的人家牲口刚刚产崽,也只能狠心舍弃,留在原地。

面对着肆虐的洪魔,百姓们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带着为数不多的财产背井离乡,走向了陌生的他方。

分洪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紧张进行着:50多条船只已分布到8个转移渡口,538台车辆投入转移,另有55只船、90辆车集结待命… …

走到抉择的路口

1998年8月6日晚上8点,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一遍又一遍地滚动播出着《分洪准备及转移安置指挥部转移令》,主持人嘶哑悲痛的声音在人们心头一遍遍滚过:分洪区内所有群众必须在7日中午12时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舍小家,保大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有人在,家毁了可以重建”……

重重口号穿过大街小巷,回荡在荆州上空。

就在分洪区组织群众紧急撤离转移之时,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水位不断上涨的消息通过电话一次次传来,朱总理心里七上八下,就没有平静过。

8月7日晚上,他打电话找来了温家宝副总理。

温家宝汇报说,守堤的军民严正以待,决心死守长江大堤。

但是7号这天的洪水气势也异常凶猛。早晨6时,沙市水位到了44.75米;到了11时,已经是44.98米了,预计很快就会突破45米。

更为严酷的是,到了下午,九江大堤突然溃口决堤,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晚上9点,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分洪,还是不分洪?

党中央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用水利专家赵民政的话来说,不分洪的话,那么一长江荆江大堤决堤,下游地区就会成为一片泽国,死伤难以计量,无疑是千古罪人;可是如果贸然分洪的话,即使分洪区的人畜已经大部分完成转移,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将不可估量。

会议足足进行了两个小时,并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

决定主要有几条重要精神:首先,要全力以赴,把长江抗洪抢险作为头等工作;其次;在在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并与机会继续上涨时,部分或全部开启荆江分洪闸。

就在工作人员即将把决定送给江泽民同志签字发布的时候,朱总理突然说:“等一下,再加一条:‘开闸要考虑到分洪区群众的转移情况,确保分洪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一切为了人民

8日上午,一夜未眠的朱总理又亲自飞抵荆州,和温家宝一起来到了抗洪一线荆江大堤观音矶。

当朱总理走进荆江分洪区进水口北闸时,对着现场的干部群众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一定要把分洪区的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是分洪的时候里面还有人,谁能开这个闸啊?别的损失一点,政府还可以补偿,但人民的生命是不能损失的啊!”

正是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荆江分洪这场历史性战役的最后走向。

在当晚的会议上,朱总理又一次强调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他说:“常委会授权温家宝同志下分洪令。就是下了分洪令,也得等48小时,让群众跑出来才好我们要对人民群众负责任,千方百计转移群众,给一定的时间,多顶一会儿再开这个闸。分洪以后,长江大堤的防守也不能放松。不要以为分洪后就万事大吉。严防死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不要把希望和幻想寄托在分洪上。”

1998年8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荆江扑来,沙市水位预计要突破45米。

奔腾咆哮的江水卷起了滔天巨浪,一遍遍冲击着荆江大堤。

江堤上,一队队干部、民工不知疲倦地巡堤查险。

与此同时,来自广州军区的71名战士已经开始埋炸堤的炸药,负责爆破的连长刘自备心情无比沉重。

一名守在前线的记者对刘自备说,一旦炸堤开闸,你就出名了。

可是他苦笑着说:“那我宁愿永远不出名。我宁愿冒着危险把炸药取出来,也不愿意炸!分洪对老百姓打击太大了!”

晚上八点,中央电视台直播赈灾义演的时候,滚动播出了一条字幕——荆江分洪区所有人员务必在21点之前全部撤离,22点30分,将对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的拦淤堤实施爆破,24点,将开启闸门向分洪区进洪!

那一刻,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眼光都投向了这个位于长江沿岸的城市,所有人都在为荆江人民的命运而揪心。

血与肉铸成的堤坝

1998年8月16日晚,这注定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长江第六次洪峰已逼近荆江,沙市水位已达到44.99米,20吨的TNT炸药已经填埋到了荆江分洪区北闸外的拦淤堤下,战士们已接好引爆线,等待着最后的引爆指令。

一旦引爆,洪水就会顺口而下,分洪区沦为泽国,虽然会造成上百亿的直接经济损失,却能保住武汉三镇;如果阻止分洪,一旦这股滔天巨浪突破封锁,武汉三镇将真正遭受灭顶之灾,影响祖国经济的命脉。

那天晚上,国内外700多名新闻记者云集荆州,将镜头对准了这座走到命运分叉路口的城市。

昏暗的路灯下,车马相挤,人流涌动,挑担、推车、骑自行车的老百姓匆匆赶路转移。

通向各安全区的路口已全部封锁,全由身穿红色救生衣的警察把守,只许进不许出。

漆黑的夜里下着瓢泼大雨,一派临战前的紧张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深夜22点30分,温家宝副总理又一次来到了荆州。这也是自汛期以来,温总理第七次来到荆州。

他将水利专家请来,研究水情发展趋势,然后又将部队首长请来,研究部署防洪预案。

根据专家判断,沙市水位超45米以上大约会持续24小时,预计高峰值持续时间2-3小时,可是此峰属尖瘦型,有峰无量。加之隔河岩水库超高程蓄洪,葛洲坝电厂削流,四川、重庆水库全部关死,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严防死守渡过难关,即使沙市水位达到45.2米到45.28米之间,不分洪也可保证荆江大堤安全。

经过再三权衡,温家宝做了一个载入史册的决定——荆江不分洪!

这天夜里,前线指挥部灯火通明,各级领导干部人人面色凝重。

荆江启动紧急动员,严阵以待迎战第六次洪峰。

前线指挥部更是紧张异常,一边紧张地指挥分洪转移,一边又向着不分洪的方向努力。

1万多解放军、战士2万多民兵以及数十万公安县的干部群众严防死守在长江干支堤上。面对汹涌而来的洪峰,他们发出了震撼天地的誓言: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数万官兵从晚上一直奋战到第二天的上午,在雨中为长江大堤最险段抢筑了一条高半米、长6公里的子堤。

他们用自己血肉之躯,为沿岸百姓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保护线!

到17号中午,荆江水位终于开始下降。整整一个昼夜之后,沙市水位落到45米,并在继续回落中… …

第六次洪魔在顽强的防汛军民面前,终于低下了头。荆江大堤安然无恙,那声令人害怕的爆炸声最终没有响起,荆江分洪区再一次化险为夷。

在1998年那场震惊世界的洪灾中,荆江儿女凭借着气壮山河的抗洪精神最后的伟大胜利。

这次洪灾给荆江造成了20亿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远远低于启动分洪工程预估的150亿,万亩良田、工业设施、民用住宅最终都安然无恙。

当时长途跋涉离开家乡的荆州人,也在灾后陆续重返家园。

98抗洪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记忆犹新。这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是中国人民创造的战胜自然灾害的又一伟大业绩,将被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参考资料

[1]98年荆江没有炸堤分洪内情.广州日报.1999.7.3

[2]汪应国,李劲松.98荆江分洪区抗灾纪实.中国民政.1998(11)

0 阅读:0

铁绵解球

简介:铁绵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