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小息肉”复发率高,同济医院团队发现鼻息肉治疗新靶点

长江日报 2024-03-07 14:20:2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7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邓国欢)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争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上发表题为《在伴有异位淋巴组织形成的鼻息肉中滤泡调节T(TFR)细胞失能与局部免疫球蛋白异常产生相关》的文章,揭示鼻息肉组织中免疫球蛋白负性调控机制,为鼻息肉治疗提供新靶点。

日常生活中,鼻息肉这一“小毛病”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觉得不就是鼻子里多了块“小肉肉”。其实鼻息肉并不简单,它是一种被严重低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不充分且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

患上鼻息肉,虽然看似无关紧要,但它严重阻碍患者的正常经鼻呼吸。鼻息肉不仅会引起持续性鼻塞,而且经常伴有流鼻涕、嗅觉减退等,还会导致打鼾、张口呼吸等,严重的可继发颅鼻眶感染而引起患者头面部胀痛、眼周肿痛、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据介绍,鼻息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糖皮质激素为核心的药物治疗和内镜鼻窦手术,但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在治疗后复发。近年来逐渐进入临床的生物制剂,如抗IgE单克隆抗体,也会出现停药后复发,而且治疗费用较高。

刘争教授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约20%的鼻息肉伴有异位淋巴组织形成,这部分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更高,病程更长,手术复发率高,极易成为难治性鼻窦炎。同时,异位淋巴组织中含有大量滤泡辅助T(TFH)细胞,可以在局部促进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因此探索异位淋巴组织的功能、形成以及调控机制对阐释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研究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细胞培养等方法,发现在异位淋巴组织中TFR细胞负性调控TFH细胞促进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能力缺失。此外,发现TFR细胞主要通过CTLA-4信号发挥对TFH细胞抑制效应,而补充维生素D可上调CTLA-4在TFR细胞的表达,从而增强TFR细胞的抑制功能,改善鼻息肉组织中TFR细胞抑制免疫球蛋白产生的功能。这些调控鼻黏膜局部免疫球蛋白产生新机制的发现,对于开发靶向黏膜局部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为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刘争教授团队致力于中国人慢性鼻窦炎精准诊疗策略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余年,此项鼻息肉治疗新靶点研究是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构建研究的子项目之一。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