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参加开国大典,他站在毛主席的身边,后来他担任44年的副国级

张郃历史文化 2024-11-30 04:51:14

引言:

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一位34岁的年轻人正站在毛主席身后。他就是赛福鼎·艾则孜,一个从苏联留学归来的维吾尔族青年。从被军阀盛世才迫害到参与"三区革命",从担任临时革命政府要职到率团参加开国大典,赛福鼎的人生轨迹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位站在开国大典城楼上的年轻人,此后担任了长达44年的副国级职务,为新疆的和平统一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3年,这位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开国功勋以88岁高龄辞世,为他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大纲:

一、少年求学与革命觉醒

1915年出生于新疆阿图什

20岁赴苏联塔什干大学留学

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

遭盛世才政府迫害

二、投身革命与开国大典

参与"三区革命"

担任临时革命政府要职

代表团长赴京参加政协会议

34岁参加开国大典,站在毛主席身后

三、为国效力与民族团结

提交入党申请获毛主席批准

担任新疆省要职

1954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为新疆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四、长期担任副国级与人生终章

担任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累计44年副国级任职

2003年逝世,享年88岁

34岁参加开国大典,他站在毛主席的身边,后来他担任44年的副国级

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一位34岁的年轻人正站在毛主席身后。他就是赛福鼎·艾则孜,一个从苏联留学归来的维吾尔族青年。从被军阀盛世才迫害到参与"三区革命",从担任临时革命政府要职到率团参加开国大典,赛福鼎的人生轨迹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位站在开国大典城楼上的年轻人,此后担任了长达44年的副国级职务,为新疆的和平统一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3年,这位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开国功勋以88岁高龄辞世,为他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戈壁明珠 崛起新疆

1915年,在新疆阿图什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中,赛福鼎·艾则孜出生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维吾尔族人世代生活,传承着独特的文化与智慧。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赛福鼎家境尚可,让他得以接受较好的教育。新思想的种子在年轻的赛福鼎心中生根发芽,对知识的渴望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1935年,20岁的赛福鼎来到了苏联中亚塔什干大学。在这里,他不仅系统地学习了现代知识,更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学成归国后的赛福鼎选择了教育事业。他在塔城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教授历史和文学课程。

那时的新疆,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一些共产党员在此地公开活动,传播革命思想。

1942年,新疆的政治风向骤变。军阀盛世才由亲苏亲共转向反苏反共,在新疆掀起了一场血腥镇压。

因为有苏联留学的背景,赛福鼎成为了盛世才政府重点打压的对象。他被当局逮捕入狱,遭受审讯。

幸得亲朋好友保释,赛福鼎得以重获自由。但故土已不能久留,他带着家人迁往伊宁。

1944年,盛世才政府的暴政达到顶点。在伊犁、塔城、阿山三地强行收缴牧民枪支,强征军马。

当时的新疆人民已经承担着二十多种苛捐杂税,土地税就占了农民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面对盛世才的压迫,人民的忍耐已到极限。

这一年8月,帕提赫·莫斯里莫夫等人在伊犁巩哈县组建游击队,发动起义。革命的火种很快在三地蔓延,史称"三区革命"。

10月11日,革命军攻占伊宁市区,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这场起义成为了新疆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乘风破浪 踏上革命路

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后,赛福鼎被任命为教育厅厅长。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为革命培养新生力量。

毛主席对三区革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革命的意义不仅限于新疆,更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11月,革命军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革命军表达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愿,这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赛福鼎在这一时期担任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代主席。他积极开展工作,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1949年,中共中央派遣邓力群作为联络员奔赴新疆。邓力群带来了一个重要任务:邀请新疆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政协会议。

几天后,毛主席的亲笔信也送到了新疆。信中高度肯定了新疆人民的革命斗争,预示着新疆全部解放指日可待。

8月23日,以阿合买提江·哈斯木为团长的新疆代表团启程前往北京。然而天不假年,飞机在外贝加尔山区遭遇恶劣天气,机上17人全部罹难。

这个噩耗传来,震动了整个新疆。经党中央决定,新疆重新组建代表团,由赛福鼎担任团长。

赛福鼎率领新代表团抵达北京后,立即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对前代表团的牺牲表示深切哀悼,称这不仅是新疆人民的损失,更是全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

在北京期间,毛主席特意邀请赛福鼎到家中用餐。席间,毛主席对新疆的地理特点和维吾尔族人民的优秀品质给予了高度赞扬。

1949年10月1日,这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赛福鼎站在天安门城楼第二排,恰好在毛主席身后。这个画面被永远定格,成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见证。

几天后,在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赛福鼎以坚定的态度重申:新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月15日,赛福鼎向毛主席提交入党申请。毛主席亲自作出批示,同意其入党申请,并为其办理入党手续做出具体安排。

这一切,都发生在赛福鼎34岁那年。从一个在新疆教书的知识分子,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功臣,赛福鼎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革命者的赞歌。

四十四载 铸就丰功伟业

1950年初,赛福鼎被任命为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这一任命标志着他正式步入国家领导层,开启了长达44年的副国级生涯。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面临着诸多挑战。赛福鼎带领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推动土地改革。

他亲自参与制定了《新疆省各民族实行民主改革暂行办法》。这份文件充分考虑了新疆的民族特点和宗教习俗,使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赛福鼎被选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自治区主席。

在担任自治区主席期间,他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兰新铁路的修建,打破了新疆千百年来交通闭塞的局面。

1975年,赛福鼎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是对他多年工作的肯定,也赋予了他更重要的使命。

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工作。特别是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1983年,他又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从此,他同时肩负着人大和政协两个副国级职务。

在政协工作中,赛福鼎特别关注民族团结问题。他多次强调要处理好民族关系,促进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1988年,已经73岁的赛福鼎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一年,他主持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在担任副国级职务的44年间,赛福鼎始终保持着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即使到了80多岁高龄,仍然坚持参加各项重要活动。

1993年,78岁的赛福鼎从副国级职务上退休。回首这44年,他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程。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教育到经济,从民族团结到宗教和谐,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主持制定的多项政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经验,成为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退休后的赛福鼎仍然关心国家发展。他经常应邀参加各类座谈会,为新疆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生奋斗 永载民族史册

2003年11月27日,这位为新中国建设奋斗了一生的老人,在北京安详离世。消息传来,整个新疆为之哀恸。

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长达20分钟的新闻专题,回顾了赛福鼎同志的光辉一生。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称赞他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在赛福鼎的追悼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他的一生。他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开创者和实践者。

中央民族大学专门举办了赛福鼎生平事迹展览。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照片和历史文献,展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传奇人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在乌鲁木齐建立赛福鼎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不仅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阿图什市将赛福鼎的故居辟为纪念馆。每年都有众多群众和游客前来参观,缅怀这位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伟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赛福鼎传》。这部传记详细记载了他88年的人生历程,成为了研究新疆历史的重要文献。

在赛福鼎逝世十周年之际,新疆各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多位与他共事过的老同志回忆往事,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教育部将赛福鼎的事迹编入中学历史教材。新一代青少年通过课本认识了这位为新中国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的民族英雄。

乌鲁木齐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主要街道。这条"赛福鼎路"见证着新疆的发展变迁,成为了城市现代化的缩影。

2015年,为纪念赛福鼎诞辰100周年,中央统战部举办了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他的民族工作思想对今天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疆电视台制作了大型纪录片《赛福鼎》。这部作品通过大量历史影像资料,全面展现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在新疆各族人民心中,赛福鼎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了"民族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信念。

他的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今天的新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依然记得那个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34岁青年,记得那个担任了44年副国级的民族英雄。

0 阅读:41
张郃历史文化

张郃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