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学学徐霞客

九盛棠 2025-02-07 14:27:37

《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章,作者当年明月没有写大明的衰败,或者是清军入关后的物是人非,他写了徐霞客,他是这样写的:“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400年前的徐霞客,用一双草鞋踏碎了所有的世俗期待,如今的我们,又该以何种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呢?

徐霞客出生于书香的名门望族,祖父因科考舞弊被消除仕籍,从此定下家规“子孙后人自己决定是否参加科举,绝不强迫”。少年的徐霞客,自幼便对枯燥的八股文深感厌恶,他常常避开家人视线,偷偷溜去家中的藏书阁,翻阅那些被视为“闲书”的《山海经》《水经注》,他觉得,那些枯燥的八股文远不如名山大川、奇风异俗的地理书籍有趣,他渴望有一天能够亲自去探索书中的世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但徐霞客在他19岁那年,他放弃了世人视为人生正途的科举举业,选择了充满自由的游历山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社会的偏见,毅然背起行囊,踏上了山海河川的游历之路。“大丈夫当朝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在游历的过程中,没有官府的资助,也没有同行的伙伴,独自一人风餐露宿,他用脚步丈量着大明朝的每一寸土地,尽管徐霞客一生未入仕途,也没有获得世俗的成功,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与山川为伴,用心感受山海之美的大明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伟大的探险家和地理学家。

米歇尔说过:“世界上没有两根头发是一样的,没有两颗谷粒是一样的,也没有两种观点是一样的,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每个人的命运是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是不同的,生而为人,我们仅此一生,人生也仅此一次,所以,最奢侈的活法,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聆听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热爱,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干扰,承认并接纳自己与世界的格格不入,勇于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不被他人的眼光所束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崇祯十年二月初十,徐霞客离开衡阳乘船沿湘江南下,船刚停稳在新塘站,一群盗贼便冲入船上,杀人放火,洗劫财物,慌乱之中,徐霞客带着财物跳入江中躲避盗贼,最终还是被盗贼抓获,徐霞客的财物被洗劫一空,身上的衣服也被扒光,身无分文的徐霞客,不得不重返衡阳,找老乡金祥甫借银两继续南下,金祥甫劝徐霞客返回故乡继续考取功名,徐霞客坚决拒绝,他对金祥甫说:“吾荷一锱来,何处不可埋吾骨?”金祥甫没办法,只能借银两给徐霞客,助他再次踏上南下的旅途。“我当向山而行,无问西东”,徐霞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人的眼光,困不住他向山而行的灵魂,面对他人的质疑,他坚定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可能不被理解,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放眼整个明朝,无论是朱元璋、朱棣还是张居正、胡宗宪、王阳明,他们都是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或许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占据顶峰,俾倪一切,可在他们的漫漫人生中,是否有过真的快乐呢?至少,徐霞客是真正的快乐,当同朝的其他人在追逐富贵与功名时,徐霞客却坐在黄山绝顶,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要淋漓尽致地活着,多做一些快乐的事。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坐标系,人生也是自己的,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内心渴望的生活,不在乎他人看法,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像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大地,我们也应坚守内心的热爱与追求,不畏浮云遮望眼,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一定能够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