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9年,西藏人民迎来了曙光,一千多年的黑暗农奴制时代彻底结束。
在解放以前的西藏多么黑暗?农民一出生地位都不如一头牦牛,16岁的纯洁少女更是被扒皮制成宗教卷轴画——人皮唐卡。
那么,旧社会的西藏,地广人稀,为何这些农民不仅没有反抗,也不逃去别的地方生存呢?

这就要从西藏的政教合一说起了……
黑暗的农奴制社会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春秋时期,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争相斗艳,思想空前解放,标志着奴隶制开始解体,到了秦汉时期逐渐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秩序,奴隶制时代彻底结束。
然而,此时的西藏尚未建立统一政权,由大大小小的数十个部落组成的“四十小邦”几乎还过着类似于原始社会的生活。
直至公元7世纪,即唐朝盛世之时,山南地区的悉勃野部逐一征服了周边部落,最终在西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首次创建了统一的政权——土番王朝,开启了西藏历史的新篇章。

当时,土番王朝的立国君主松赞干布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因此他不仅求娶了文成公主,还从唐朝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尽管土番王朝实行的还是奴隶制度,但是那时候的奴隶制度与西藏后世的奴隶制度可不是一回事,他将奴隶划分成庸、扬更、宁更、温末这四个等级。
当时的奴隶主对奴隶还是比较大方的,不仅有固定的工资和口粮,同时奴隶还可以有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改变奴隶的命运。

然而,松赞干布当年从唐朝引入的佛教,又为土蕃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到了9世纪初,土番王朝大力推广佛教,甚至还规定了每一个出家的僧人,由7家平民家庭供养的规定,渐渐地王朝的权力落入了僧人手中。
结果,到了政权才维持了两百年后,便被佛僧夺权,分裂成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政权。
政教合一随着土番王朝的覆灭,王权土地大量落入佛僧和贵族手中,此后西藏就在没有建立过统一的王朝,取而代之先后被元、明、清统治。
尽管元明清早已是封建社会,但是由于西藏地处偏远,朝廷为了便于管理,而僧人在西藏威望较高,在维持原有奴隶制度的基础上,重用当地的僧人担任要职,这使得西藏渐渐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奴隶制。
西藏在这种畸形统治之下,奴隶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再像过去一样能享受基本工资和口粮,他们从一出生时,就成为了一种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价值都比不上一头牦牛,吃的食物比牲口还差。

同时奴隶还被限制了不允许逃跑,一经发现将会遭受严苛地处罚。因此对于农奴而言,无论逃到哪里,都始终无法摆脱农奴的命运。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随着藏传佛教政治地位的日益提升,一些荒诞不经的习俗应运而生。例如,当奴隶主去世时,奴隶陪葬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在遭遇天灾人祸之际,甚至有奴隶被当作活人祭祀的惨剧发生。
最离谱的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皮唐卡。
唐卡这一词,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卷起来的佛的意思。而人皮和唐卡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艺术品。
如今在武汉钻石艺术博物馆中,收藏着两幅人皮唐卡,其中一幅的原材料来自于一名少女的皮肤。

相传,这种艺术作品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为了彰显虔诚,还必须寻找一位圣洁的少女,在她活着的时候取下,最后经过几道工艺后,才能在上面绘制出精美的宗教绘画。
解放后的农奴2021年,95岁的次仁拉姆老人,作为最后一批亲历过农奴制的藏民。
她坐在屋子里,穿着与汉人老人无异的新衣服,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布满沧桑的脸上。当她回忆起小时候的记忆时,仍忍不住落下眼泪:“12岁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妈妈了。”

因为父母都是农奴,因此在次仁拉姆刚出生的时候,就被贴上了奴隶的标签。在她五六岁的年纪,稚嫩的身躯就要背负照顾奴隶主小孩的工作。
有时候背不动了,或是奴隶主的小孩哭了,她都免不了被棍棒伺候,甚至连饭也不给她吃。
小时候她很羡慕奴隶主家中的狗,它们吃的食物都比她的好,她更羡慕乞丐的自由身,即便他们遭受风吹雨打,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至少不会挨打。
后来妈妈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究竟是逃走了?还是被打死了?在次仁拉姆的记忆中,妈妈永远停格在了她12岁那年。
1959年,西藏叛乱得以平定,旧社会的西藏农奴也迎来了彻底翻身,他们不仅享受了正常人的待遇,还成为了当家做主的主人。

次仁拉姆提到此处,激动得久久不能自已,她说:“小时候从来都不敢幻想,可以像人一样正常地活着,可惜妈妈永远都看不到了……”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西藏农奴制
2、百度百科:人皮唐卡
3、中国日报网:王永利:《高原破晓》真实震撼呈现西藏女农奴命运的沧桑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