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特辑】跨越时代的敬仰——我为何书写《永远的邓小平》

方志四川 2024-08-22 16:26:04

跨越时代的敬仰

——我为何书写《永远的邓小平》

黎正明

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回想起二十年前,我写了一部长篇叙事诗《永远的邓小平》。十年前,又出版了这部书的增订纪念版。有一些朋友们和读者们常问我,为何我这样一个普通人会选择创作如此宏大的主题?他们的疑问源于对我是否有资格或能力完成这项工作的怀疑。实际上,我当时仅在一个小城市工作,写作水平和影响力远未达到被组织安排写作的程度,完全是出于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激发了我写作的灵感。

《永远的邓小平》 黎正明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我生长在成都平原一个叫车家湾的村庄。祖辈从广东迁徙而来,世代以耕作庄稼为生。我出生后的十几年才迎来改革开放,所以那个年代的人对贫穷与富裕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是不幸与幸运的分界岭。所谓不幸,是我们的童年正遇上“特殊年代”的尾巴,那时农村日子的苦难,农业生产的落后,农民生活的艰辛,真是一言难尽。而说幸运,是我的青春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那时虽然一切百废待兴,但人们信心百倍。特别是农村土地的承包,农业收入的提高,农民观念的转变,可谓天翻地覆。经过那个岁月的我,更是感同身受地见证了这段艰辛而伟大的历史。

就笔者个人而言,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我就必然和其他农民一道每天出工挣分,哪有时间读书写作?如果农村没有实行包田到户责任制,我就必须和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有可能离开村庄到外面的世界去打拼?如果没有欣逢昌明盛世,我就可能在外长期漂泊,哪有机会在省城工作?如果躬耕于乡野,我就可能老婆孩子热灶头一辈子,哪有能力娶个漂亮的城里媳妇还养个大胖小子呢?概而言之,我生命轨迹的转变主要是“四大破格”:1989年,经笔者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我被破格“农转非”;1990年,经打工地海南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同意,海南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我为自费生;1997年,家乡领导盛邀我回乡工作,破格将我招录为公职人员;2011年,省委组织部又破格将我调入成都,家属随迁省城。这些“破格”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又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足以说明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关心、爱护和重视。

“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不忘邓小平”。寻根溯源,我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多亏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才让我有了今天的美丽工作和幸福生活。

《永远的邓小平》 黎正明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有一天夜里梦见自己给小平同志写了一首很长的诗,我站在长城上高声吟诵时,山河悲恸,万民痛哭……醒来已是泪流满面的我,便萌生了真正做一部长诗的念头。但由于自己才疏学浅,无能驾驭如此重大的题材,几度提笔几度还休。而小平同志仍然不时出现在我脑海里。直到2003年春天,知悉2004年的8月22日是小平同志诞辰百年纪念日,写作颂诗的感情更加强烈了,于是开始搜集资料、阅读书籍、酝酿构思。近一年准备,我深居简出,伏案疾书。有时通宵达旦,有时闻鸡起舞。因为感恩而有感而发,因为激情而诗情奔涌,因此,仅两个月时间就写完了这部4000行的长诗。

诗稿写好后,我却不好意思拿出来示人,是怕某些“纯文学家”笑话我写歌功颂德的东西来追名逐利。于是悄悄找到我的老师、著名诗人梁平先生谈了我的顾虑。先生给我说的大意是,以政治题材(或者领袖题材)进行长诗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公正、冷落甚至是歧视,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严格意义上讲,文学题材的选择是没有禁区的,就像有的人呼吁选择特殊情感地带、选择低调和灰色一样,选择政治题材为什么偏偏就有人嗤之以鼻呢?政治同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作家、诗人对政治的敏感和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妨碍艺术的把握,并不削减文学的力量。先生给我的鼓励使我有了勇气向省作协报告并得到重视,省作协迅速组织诗歌创作委员会的专家审读并获得大家好评。之后,笔者携诗稿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2004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会上经专家评审,拙作居然荣获全国诗歌类作品评比一等奖。进入出版程序后,又通过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审读,该书得以顺利出版。

在写作、送审、出版过程中,该书得到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时间审定了书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教授屈驾为拙作题写书名;时任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多位领导为拙作题字题词或挥毫赠勉;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晓幸和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梁平为拙作欣然作序。我出身寒微,不过一介书生,承蒙他们的抬爱,真是令我受宠若惊。

《永远的邓小平》 黎正明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出版后,在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荣誉。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得感谢小平同志,是我这个小人物沾了大人物的光,才使我在这十年里收获了很多很多。在获得的众多荣誉里,我最珍惜“十大杰出(优秀)青年”这个称号,其授奖词云:“从一个初中生到研究生,从一个农民到一个作家”,虽然,我的研究生是肄业,作家也名不副实,但它概括了我多年的梦想与追求,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转眼间,二十年的光阴已悄然流逝。在这一刻,我满怀深情地再次向邓小平同志表达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他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

同时,我也要向所有在这二十年里给予我关心和支持的人,无论是我的家人、朋友,还是我的同事和读者,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是你们的理解、鼓励和陪伴,及你们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每一个角落,给予我力量和勇气,让我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作者简介

黎正明,四川什邡人,现居成都。国家一级作家,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青团海南省委机关报刊等做过编辑、记者及副主编、副总编辑。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研究室党支部书记。

少年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有《永远的邓小平》《中国精神》《中国奇迹》《爱我所爱》《多情应笑我》《三十年河东》《红酥手》《章洛悲歌》《我们的骄傲》《爱我的人别放弃》《红酥手》《最忆是故乡》《志愿者》《岁月里的红房子》等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长篇小说十余部。作品获国家、省、市文学奖项多次。因创作成绩突出,获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黎正明

0 阅读:0

方志四川

简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