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系创业者的通病是,难以准确区分自身和华为集体能力的界限;遇上以救主自居的国有控股股东代表,结果不难预料
文/智物
赵明离职信中直言不讳地提到了,新荣耀“4年成长需要系统性解决一些问题”。这可能也是促使他离职的真正原因?问题是什么?
深圳国有股为首的荣耀股东们,并非荣耀的第一个意向买家。《智物》曾经提到过,当华为把荣耀,甚至CBG的资产和人员摆上货架,最初的方案是出售给一个显赫的产业投资者。
该投资者手中有一块传统的手机业务,长期亏损,而且看不到方向。
但是,当这个交易方案初定,该投资者突然放弃了这个交易。当时,从华为手中买走这样一块业务,必然会带来市场的关注,推动自身的股价上涨。为什么会突然放弃?

荣耀没有变成新荣耀,还是变成了一个小华为
关键的交易反对者们曾经讨论的问题是:
——投资者手机业务的长期颓势,如何能管控、平衡赵明等强势华为的团队?
——如何平衡荣耀、华为之间的产品、供应、渠道体系?
——荣耀现有手机用户的存量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归属。
随着这一潜在交易投资者的退出,深圳国资成为了荣耀最终的接盘人。但是,之前投资方的顾虑和问题,并未随着交易主导者的转变而发生一丝一毫的变化。仔细爬梳赵明离职事件前后以来各方的发言,可以大致看到事态的由来。
新荣耀最初的搭档是万飙和赵明。当时,关于万飙和赵明之间的配合,坊间已经有些许猜测,坊间传闻的是,董事长万飙延续了此前在华为的强势风格,而赵明各种受限。
一年前,作为深圳国有股股东代表的吴晖替换华为旧臣万飙。外界曾经认为,这是深圳国有控股股东希望推进荣耀IPO上市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有助于荣耀管理分工的明确,一方负责荣耀的融资和上市,一方全力迎接全球手机市场的超级卷局,负责业务。
现在来看,这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管理、分工系统。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两年之后再次迎来增长,而荣耀销量则全年下滑3%。其中,第三季度下滑14.6%,第四季度更是跌出中国市场前五,重新变成others。
一年的业绩变化可以促使荣耀更换其CEO吗?几位熟悉情况的人简单提到,新任董事长吴晖和赵明之间,曾经有过激烈的冲突。
赵明的辞职信不避讳,新荣耀存在的系统性问题,而他无法带领公司推进变革,赵明将自己摘除在问题之外,将辞职作为其个人的决定。而荣耀官方则表示接受赵明的辞职。
华为系创业者普遍的通病是,无法准确将自己的能力和华为公司的系统能力区别开来。此前的李一男,赵明的前任刘江峰,以及其他众多华为系创业者身上清晰可见,华为系创业者难有大成的重要原因在此。
赵明离职事件曝光之后,曾经有新闻称,赵明将率领团队集体离职。当事人的误判显而易见,赵明是荣耀团队的代表,多数人未必会将其作为荣耀的创始人,甚至多数时候也不是荣耀的产品经理。
对于荣耀来说,匆忙间接替中途下车的产业投资者,成为荣耀新主人。代价高昂,是必以救主自居,其股东代表为国有股证明、变现的诉求也相当迫切。万飙、赵明之后,李健能带领新荣耀走过未来的全球手机市场的卷局吗?
在充满任正非个人风格的告别演讲中,任正非提到了对新荣耀的期许,荣耀带着全球化的洋枪,对战华为土炮。这是《智物》此前描述过的场景,华为和苹果、OV、荣耀、小米的战争,是全球最佳供应链和中国土炮军团之间的对战。
如今的战况纠缠,生死、胜负未分。但是,显然新荣耀没有显示出其优势,产品和渠道反而有依赖华为的倾向,过去和现在都有此病。赵明想必不会将这些作为其认知中的系统性问题。
华为系陪嫁的两位高管万飙、赵明先后离职,华为系再难有明星、重臣入主。这是吴晖想要的局面吗?以这样一场宫斗,迎接未来手机市场的超级卷局,新荣耀吉凶如何?
华为土炮正在逐渐成熟,2025年的主题是华为与vivo的战争。技术转型期,方法论和路径优于份额,小米占得好位置。OPPO正在度过其艰难的调整期,苹果也正在觉醒。
按照雷军所言,中国市场如今仍是过于拥挤的局面,需要有人走下牌桌,需要有人让出份额,让出宝贵的用户。
咯拉咯什路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强,却不知是在原体系光环加持下,离开原有体系加持,啥也不是。
蚂蚁李静
荣耀国补是真的,不像“遥遥领先”
大中消息
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