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民党副军长劝兵团司令官起义,司令官:你可把我坑惨了

雁菱说过去 2024-03-02 10:32:00

1948年,国民党第八兵团司令官周福成、53军副军长赵国屏等人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锦州、长春相继被解放,他们所在的沈阳已经危在旦夕。

会议期间,赵国屏力劝周福成起义,遭到了周福成的严厉斥责和反对。

随后赵国屏被人拉了出去,等再进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周福成便如同泄了气的皮球, 长谈道;

“国屏,你可把我坑惨了。”

赵国屏说了什么?为何周福成听到这句态度就软了下来?这次起义又是否能成功呢?

赵国屏虽然是国民党将领,但他的心其实早就偏向共产党了。

这次起义也并不是临时策划,而是准备了很长时间。

要不是蒋介石刚愎自用,赵国屏还不一定会走上起义这条路,毕竟从一开始,赵国屏可是坚定地信仰着三民主义。

赵国屏原名赵镇藩,是吉林人。

他小时候上过几年学,但那时候正是军阀混战割据的乱世,赵国屏见证了战火连天,民不聊生。

年幼的他渴望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所以在学业中断之后,就走上了从军之路。

中学毕业后,赵国屏家里的条件愈发困难,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考入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兵科。

毕业之后,他就在部队里担任排长,并参加了直奉战争,在战斗中立下战功,被升为连长,并进入北京陆军大学深造。

从陆军大学毕业,他就来到了东北军中。

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东北军的抗战热情高涨,赵国屏也是一样,他那时的愿望就是能够将侵华日军赶回去。

赵国屏深爱自己的国家,也深爱自己的故土,看着日军的铁蹄在东三省肆意践踏,他悲愤交加,向张学良建议改进装备,随时做好抗战准备。

但后来张学良改旗易帜,拥护蒋介石的领导,赵国屏又深入研究了三民主义,把希望也寄托在了蒋介石身上。

1931年,东北军被编入国民党序列,赵国屏所在部队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独立步兵第七旅,他担任参谋长,兼619团团长。

在他的领导下,619团的战士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一心抗日救国。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让一向坚定自己信仰的赵国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事发时,第七旅的另外几位团长都不在,赵国屏身为旅参谋长兼619团团长,成为了全旅的实际指挥者。

他当即指挥士兵前往预定阵地,随时准备参加战斗,可这个时候东北军总参谋长荣臻却传来指示,不许反抗,把枪都放进仓库里。

听到这样的命令,赵国屏整个人都愣住了。

且不说他们做不到缴械任人宰割,战士们都已经上了前线,这个时候让他们撤回来,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荣臻坚持下达命令,赵国屏只能说他先去传达。

心情复杂的赵国屏过一会儿又给荣臻打了个电话,诚恳道:

“这个指示已经同各团长都说了,他们都认为不能下达,官兵现在都已经在火线上了,如何能去手收枪呢?”

赵国屏希望荣臻能收回指令,但此时上峰已经决意牺牲第七旅,来换取和日军的和平。

见不管怎么说荣臻都不松口,下定决心的他在挂完电话后,就指示全旅按原定计划,准备迎战日军。

在赵国屏心里,胜也好,败也罢,总归不能“缴械投降”,否则就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自己军人的身份。

在赵国屏的指挥下,第七旅拼死抵抗,期间有人劝过他好几次执行命令,赵国屏都一概不理,还命士兵将那些盲目执行命令,差点白白送死的官兵们强行架走,一起突围。

经过好几天的鏖战,赵国屏才安全抵达锦州。

事实证明,日军并没有因为国民党的示弱而减弱攻势,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对东三省进行了更大规模的侵略。

随着日军实力在东三省的增加,第七旅不得不从锦州撤退至清河镇。

这件事给了赵国屏很大的打击,被敌人将自己从自己家赶出来的屈辱,比让他牺牲还难受。

那段时间,他对蒋介石,对国民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但他那时还没看清蒋介石的真面目,仍对他抱有希望。

他以为蒋介石会吸取这次的教训,积极抗战,结果他还是错了。

蒋介石为“剿共”,置日军于不顾,后来他还把东北军调到了内战前线。

那时候赵国屏本来在积极抗日,接到调令后,就来到了鄂豫皖地区,与红军作战。

这里他之所以会听蒋介石的命令,是因为蒋介石一直造谣共产党“杀人放火”,很多国民党将领都被蒙在鼓里。

赵国屏也是其中之一,他甚至还想着赶紧“剿灭”共产党,好回去抗战。

直到有一天赵国屏遇见了一位好友,那位好友去过苏联,也见识过共产主义,当赵国屏问他关于共产党的事时,他表情复杂道:

“我只回你一句,我过去受骗了,不愿你再被骗。”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国屏的心底产生了一丝动摇。

在和红军作战期间,赵国屏部损失了不少人,此时他忽然醒悟,这么打下去有什么意义呢?

无非是多了些无谓的牺牲,于中国无益,对日军却大大有益。

而他部下也有些人在和共产党接触,随着慢慢对共产党的了解加深,赵国屏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改变。

尤其是红军俘虏了赵国屏麾下的一个团长,最后却放了回来,还表示愿意和东北军合作抗日,赵国屏便对红军有了更大的改观。

不久后,在张学良的指示下,赵国屏和李克农等人商议了合作的事,还约定互不侵犯等约定。

张学良这时候也发现了不能再继续内战下去了,于是就有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赵国屏也有机会再次回到抗日战场上去。

1939年,东北军53军军长周福成,邀请赵国屏到他这里任职,次年,赵国屏调任为53军116师师长。

1940年年末,赵国屏参加了一次国民党的会议,那次会议之后,蒋介石给参会人员都发了“反共手册”。

正是抗战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却在背后向共产党“捅刀子”,这让赵国屏觉得十分厌恶。

再加上最近胡宗南一直在西北边区,赵国屏一下就明白了,他根本不是在提防日本,而是在提防共产党。

此刻赵国屏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野心,也看穿了他为了消灭共产党编造的各种谎言。

清醒过来的赵国屏决定与蒋介石决裂,向共产党靠拢。

他悄悄去了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他曾经的同学,将53军在江南的部署和计划都交给了他。

同学见状立刻带他去见了叶剑英同志,两人还敞开心扉进行了一次谈话。

当时赵国屏甚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后来八路军撤离重庆,赵国屏也有了新的任务,前往越南援越抗法,他和共产党的联系就暂时搁置了。

1943年,53军被编入抗日远征军,奉命援越抗法。

在越南期间,赵国屏屡立战功,和胡志明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胜利之后,赵国屏回国时,胡志明亲自将他送到了船上。

他以为中国终于能迎来和平了,但事实令他心寒——蒋介石发动内战,和平再次被打破。

赵国屏不愿同室操戈,一直都在保留实力,尽量避免和解放军发生正面冲突。

一直到1948年,中共党员李书城带着吕正操的亲笔信找到了赵国屏。

中共听说周福成已经被提拔为第八兵团司令官了,就以为副军长赵国屏自然就会成为军长,这才派人来和他交涉,希望他能带53军起义。

赵国屏对于起义十分赞成,但现在有个关键问题是他并不是53军军长,因为周福成不愿放权,这点中共也没想到。

以赵国屏副军长的身份,很难率领全军起义,但他表示会尽自己能力去做思想工作。

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赵国屏也发现有很多人厌战了,他们的作战情绪不高,再加上解放军日渐强大,相当一部分人的情绪都很悲观。

只要时间充足,赵国屏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听劝。

10月,53军主力转移到了沈阳,蒋介石亲自来到沈阳指挥部署,并命赵国屏率领53军归廖耀湘指挥,驰援锦州。

赵国屏暗喜,他正好可以趁去支援的时候起义,正当他为此事准备时,变故再生。

周福成不想让赵国屏去锦州,亲自去找了蒋介石,请求将53军留在沈阳,蒋介石只好同意。

计划赶不上变化,赵国屏的愿望再一次落空。

由于周福成坚持固守沈阳,解放军在解放了锦州、长春之后,便将沈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赵国屏觉得此时动员起义最好,就在第八兵团部开会时,告诉大家现在情况已经不能再打了。

周福成一听这话,认为赵国屏是在动摇军心,严词喝止了他。

赵国屏则坦诚布公地说道:

“我是不怕死的,若是怕死也就不说了。我内部有本军掩护,外有共产党我的支持,我是为了你,也是为了大家的光明前途......”

他话没说完,130师王师长猛地起身,将赵国屏叫了出去。

这时候会上气氛剑拔弩张,大家都在思考刚才赵国屏的话,不少人心里已经开始动摇。

那位师长把赵国屏叫出去之后,告诉他自己先回去做准备,避免周福成发怒,将他们都扣下了。

其实赵国屏明白,王师长是想跑,但他没有声张,任由王师长离开了。

回到屋里,赵国屏就对周福成说:

“司令官,王师长说他回去马上就要行动了,大家都不愿意打了,130师已经有中共代表在那儿了,不信你问王师长的副官。”

赵国屏说的都是实话,只不过他知道王师长离开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这么说的目的就是逼周福成接受起义。

王师长的副官也的确听见师长说要回去做准备,就点了点头。

周福成以为他说的是真的,仰头长叹道:

“国屏,你可把我坑惨了。”

看到周福成态度松了一点,赵国屏总算松了口气。

不过周福成也没那么容易妥协,第二天沈阳城里就四处谣传赵国屏被“处决”了,可见周福成依旧冥顽不灵。

赵国屏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多人都不再听周福成的话拼死抵抗,不少军队起义,即便有个别负隅顽抗的,也很快就被解放军打败了。

周福成见势不妙想要逃跑,也被活捉。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辽沈战役大获全胜。

赵国屏顺应历史的潮流,站在了人民这边,实乃明智之举。

建国后,赵国屏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一直到1967年病逝,终年65岁。

一直以来,赵国屏都主张团结抗战,反对独裁和内战。

无论是“九·一八”事变中的积极抗战,还是抗战期间的援越抗法,亦或是解放战争中的弃暗投明,都会载入史册,供世人缅怀纪念。

向赵国屏将军致敬!

0 阅读:12

雁菱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