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农民“就怕立冬不见霜”,为啥怕无霜?今冬是暖冬吗?

月照花楼 2023-11-08 17:08:57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2023年的“立冬节气”又到了,这预示着我们正式踏入了寒冷的冬季。

对于农民而言:“就怕立冬不见霜”,这是老祖宗在千百年的农耕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至于为什么会害怕“立冬节气”看不见霜,是有具体原因的。接下来,我们就一同踏寻着老祖宗生活留下的足迹,来揭秘农谚中蕴含的智慧。

每天和庄稼地打交道的农民,很担心立冬节气里看不见霜,言下之意,正常的年景里,在立冬这一天是会有霜降的。如果天气出现异常,就难以降到标志着气温降低的霜了。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藏”的节奏必须要加快了,要不然在寒冷笼罩整片大地时,是会被饿死的。

“路有冻死骨”的景象,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即便是现在,我们有了厚厚的保暖衣,如果不小心在户外睡着了,也依然难以抵挡风雪的侵袭,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当我看到“黑龙江男子醉酒雪天冻死街头,离家仅十几米”,这样的标题时,心里依然有说不出的痛。生命诚可贵,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们都应该珍视生命,切不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让家人为你痛哭流泣。要知道,这是亲人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言归正传,老祖宗生活的农耕时代里,其实就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过程,每年的气候变化,是否出现极端天气,将直接影响粮食收成。

也正因为如此,老祖宗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智慧发挥到极致,才有了“二十四节气”的诞生。

“二十四节气”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农耕生产服务,让人们能够相对精准的预判接下来的天气变化,从而更好的安排农事生产。即便是有极端气候发生,也可以提早做好应对措施,把损失控制在能够承担的范围内。

因此,老祖宗之所以害怕立冬节气不见霜,是因为这会影响整个冬季的天气走势,以及来年的年景和收成。

流传下来的经典谚语“立冬不见霜,来年鼠啃仓”,就是很好的佐证。这句话很直白的说出了答案,来年老鼠啃食粮仓,是因为缺少食物来源,连老鼠都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来人们的粮仓找食物了,也就预示着年景不好,外面基本没有可以吃的了。

再比如农谚“今冬少霜雪,来年多春冬”。

这句话也是对天气的预测,如果今年立冬节气没有出现霜雪,也就意味着将是一个暖冬。

暖冬其实并不好,因为隐藏在田地里的害虫虫卵会因此躲过冬天,到了春天的时候孵化出来危害庄稼,对粮食收成造成损失。

中国地大物博,类似的农谚还有很多,比如“立冬无雪霜,春来地光光”。

“地光光”,就很形象了。庄稼地里本来应该生长绿油油的庄稼,却因为害虫而大面积受灾,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所以,立冬节气这一天出现明显的降温,也就预示着将会迎来一个寒冬,“瑞雪兆丰年”的景象是农民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结语:

立冬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我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人们通过观察立冬天气的微妙变化,探寻着对未来的预测和期待。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些农谚,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智慧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它们不仅仅是气象的预测,更是对农业、生活的关怀和思考。立冬有霜、少雪的现象,或许是自然给予的一个预兆,告诉我们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和可能的农作物收成情况。

这些生活经验,源自长期的农耕生活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即便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启示,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变化,尊重自然规律,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智慧和可持续的选择。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36
月照花楼

月照花楼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五分钟,吸取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