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如何抢用户?一汽-大众欲以服务突围

季宇泽来讲车 2025-03-27 10:22:28

在当今汽车市场,服务升级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尤其在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品牌的服务能力不仅关乎销量,也成为了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忠诚度的关键。如果说汽车本身是一个复合技术的产物,那么围绕它的服务则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视为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如何通过服务焕新来迎合消费者的期望,已成为各大汽车品牌亟需破解的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日一汽-大众正式发布了“匠·心服务”品牌的焕新与“心喜之旅2.0”行动计划,这无疑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讨论方向。这一举措不仅是品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整个汽车服务市场的一次重要革新。在传统的汽车行业中,很多厂家只注重车辆的生产与销售,而忽略了售后服务的搭建与升级。这使得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新车后,由于服务体验不如意,反而对品牌产生了负面印象。

我们来看看一些数据。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到2024年,消费者购车决策中,售后服务体验的重要性占比将达35%,这一比例已超越了品牌影响力和产品性能。这一趋势告诫我们,用户体验的优劣已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一汽-大众提出将运营目标从“产品驱动”转向“用户价值驱动”,其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他们意识到,仅凭优质的汽车产品已无法在竞争中占据领导地位,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才是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必由之路。

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一汽-大众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各大品牌间的竞争愈显白热化。同时,中国乘用车市场保有量预计将在2024年底突破3亿辆,增量红利已接近顶峰。传统的买车模式正在快速衰退,用户购车后,维护和保养这部分的需求反而越来越强。因此,如何借助一次次小规模的维修和保养服务,去吸引并留住用户,成为了每个汽车品牌在当下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方面,一汽-大众拥有近3000万的用户基础,这些消费者的车型正在进入高频的维修保养周期,但另一方面,传统4S店模式却因其高昂且不透明的售后价格,导致了用户的流失,这不禁让人感慨品牌与消费者在售后服务这一终端环节的割裂。

虽然一汽-大众拥有1600家的授权经销商网络,构成了其连接消费者的重要桥梁。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销商的盈利空间日益缩小。如何有效地提升这些经销商的收益,并与其分享品牌发展的红利,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考量。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反映出了当前汽车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处理好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是一汽-大众未来能否成功服务升级的重要一环。

为了升级服务,一汽-大众推出的“匠·心服务”品牌,从名字上就体现出其对用户的用心。而其“心喜之旅2.0”计划则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关注用户在购车、使用乃至置换阶段的每一个细节,力求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行动计划中,从放心的质保承诺,到省心的透明价格,再到暖心的客户关怀,15项权益的推出标志着一汽-大众在思考用户需求上的大胆创新。

例如,针对用户对“保养刺客”的敏感,行动计划引入了维修价格透明化、旧件展示等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修理过程的信任感。这样的透明化做法,与某些品牌故意设置高门槛的售后服务形成鲜明对比,让用户不仅能感受到价格的合理性,更能体验到品牌带来的真诚服务。与此同时,“一小时极速保养”这一新推出的服务,恰恰迎合了快节奏生活方式用户的需求。可以说,一汽-大众此次释放出的服务信号,无疑是对当前市场需求趋势的积极回应。

当然,优质服务背后离不开严谨的运营流程与标准化的服务管理。一汽-大众意图通过“原厂备件+标准化流程+全国联保”的体系化支撑,将以上权益方案变为实际的服务能力。原厂配件的供应、德国认证的精工器具、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都成为了其服务升级的保障,这些很难被短时间复制的新攀登实力,让一汽-大众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更为深厚的护城河。

而在服务的“道”层面上,一汽-大众则着眼于如何塑造一个长期价值与用户关系。其商务副总经理吴迎凯在发布会上表示:“安全不是最大的奢华,品质不是溢价的筹码。安全与品质不应是少数人的奢侈,而是每位用户的基本权益。”这样的理念不仅是在强调产品的性价比,还在传递出一种服务的伦理,即所有的消费者都应享受到优质的汽车服务。

在国内外汽车市场中,一汽-大众正以标准化的工艺与服务流程为支撑,落实这一长期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价值观。无论是严苛的“超国标”品控,还是具有经验积累的技术人员,都使消费者能够在实际使用中感受到一汽-大众的“匠心”精神。 通过对用户不断的关心和回馈,提升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黏性,建立起忠实用户的生态系统,是未来一汽-大众所要追求的目标。

一汽-大众的服务焕新不仅意味着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也在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随着传统服务价值的重新定义,行业内其他厂商也将受到影响,纷纷进行自我的品牌与服务审视。这一轮的服务热潮或许将成为存量时代用户运营的新范式,为后续市场发展引导新的方向。

但是对于一汽-大众而言,虽然品牌焕新显示出强烈的市场信号,但在执行过程中,她们仍需要面对许多挑战。例如,透明化的定价与低廉的保养服务策划,短期可能会压缩经销商的利润,若不加以调控,可能会引发与经销商的利益冲突,造成品牌发展的困局。同时,与新兴势力的APP社群运营、积分体系相比,一汽-大众在数字化服务方面较为保守,尚缺乏用户深度参与的设计。

吴迎凯的展望是:“服务升级没有终点。未来我们将以每年迭代15%服务项目的速度,持续响应用户的需求。”他对此充满信心,而这一信念的背后则是数字化的改造项目。未来三年内,计划实现服务流程100%在线化,这不仅能够整合主机厂与经销商的配件库存数据,降低资金压力,也将更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在总结一汽-大众的服务焕新时,我们可以看出,品牌的背后是对用户的深刻理解、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对自身运营的持续精进。在用户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服务已不仅仅是附属的概念,而是品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那些能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与执行服务的品牌,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一汽-大众的努力,行业的服务格局或将迎来新的篇章,未来会让我们看到,更加多元化、更具亲和力的汽车服务。

总结来说,服务焕新不仅是对汽车企业营运模式的重新思考,也是对整个市场环境的适应与调整。通过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措施,一汽-大众将可能在品牌信任度和市场竞争力上形成双赢格局。在新的汽车时代,是否能够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品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未来的路肯定会充满挑战与机遇,但能够从用户入手、仔细洞察市场需求的品牌,才有机会在这场变革中迎风而立。

0 阅读:12
季宇泽来讲车

季宇泽来讲车

季宇泽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