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其实指的就是“童年的创伤”。
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写过一段这样的经历:
她说自己平时对某些特定场景非常害怕,每次一遇到时,她总是大脑一片空白。
比如说,男朋友对她大声吼叫时,她就会僵在原地,脑袋里空空的,而且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恢复。
她说,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每次的触发点都是:每当对方提高声量、责怪她时,她都会感到无比恐慌。
后来,她发现,这些“大吼”的声音,之所以会让自己恐慌,都是源于她最不愿想起的一段童年的伤疤:
小的时候,在她家的院子里,她的父母经常会手持木棒大声地训斥她,那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看,在那里一直指指点点的,却没有一个人出来劝阻。
所以,她现在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过往的记忆就会被唤醒,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和大家聊得童年创伤。
如果你有下面这三种迹象,或许就说明你身上可能也有一些童年的创伤。
01
事情还没发生,就把结果往最坏处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事情还没发生,你却已经开始在心里想:“糟了,这次肯定又要出错了。”或者“完了,我肯定做不好。”等等。
像这样总是把事情想得很糟糕,特别悲观的心态,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灾难化思维”。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
如果你的童年是在父母的严苛管教下度过的,批评和谩骂总是伴随着你,而夸奖和鼓励却少得可怜,那么长大后,你的内心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性悲观”。
你会不自觉地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满意。
这种精神紧绷的状态,就像是一根随时可能断裂的弦,让你在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困境时,都感到无比的压力和不安。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这样,不妨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我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02
总是小心翼翼地猜测周围人的想法。
在生活或是工作中,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你都会在心里琢磨半天,怀疑对方是不是对你有意见,或者是不是在背后说你坏话?
这种过度的敏感和猜测,其实也是因为小时候极度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在童年时期,如果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肯定,就会在内心形成一种“被忽视”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无底洞,让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于是,长大后,我们就会不自觉地通过猜测和揣摩别人的想法,来寻找那份缺失的安全感。
但是,这种猜测往往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可能让你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
所以,这时候你应该告诉自己:“我值得被爱,我值得被人尊重。”同时,也要学会去相信别人,相信别人不会莫名其妙就否定你。
03
总是过度关注一件事,或一个人坏的一面,而不是好的一面。
当你和另一半因为意见不一致,吵了一架后,你是不是会经常这样想:“他居然又跟我吵架了,他肯定不爱我了”。
若是你总是过度关注一件事或一个人的坏面,而不是好面的心态,其实也是因为你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导致的。
在童年时期,如果我们的情感需求总是被忽视或者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匮乏感”。
这种匮乏感会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总是更容易看到它们的负面,而忽略它们的积极面。
就像是一面被涂满了黑色的镜子,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一样。
如果你总会这样,那不妨试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包括我自己。”
04
《不原谅也没关系》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
“创伤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自己的责任”。
让我们一点点用自信去改变自己对创伤的感受,陪伴自己从创伤中走出来。
不管如何,都希望所有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