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22日报道,英国皇家海军司令詹姆斯·布莱克莫尔准将接受采访时表示,已做好在台海对抗中国的准备。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正式起航,开启为期8个月的印太部署。英媒在一篇文章中吹嘘说:“我们(英国)应该告诉中国,英国皇家海军仍然统治着海洋,绝不屈服于中国”——主张既穿南海,又穿台海。
英国皇家海军司令詹姆斯·布莱克莫尔准将再配合“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的印太部署,摆出一副“重返荣耀”的姿态。然而,这番言论与其说是威慑,不如说是对昔日“日不落帝国”的强行缅怀——毕竟,今天的皇家海军早已不是19世纪那支横行四海的舰队,而是连主力舰趴窝、经费短缺都要靠盟友“凑数”的尴尬存在。
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因忌惮中方反应绕行台湾海峡,被英国保守党议员痛批“对华软弱”。如今,“威尔士亲王”号尚未出港,英媒已迫不及待炒作“必须穿台海、闯南海”,甚至臆想“一艘航母单挑中国双航母”。这种“嘴炮先行”的套路,与其说是战略自信,不如说是作秀——毕竟,英国政府需要向国内证明“脱欧后的全球影响力”,而中国成了最廉价的“假想敌”。
别看英国吹嘘的航母那么牛掰,实际上,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也只不过是“纸老虎”的真相:漏水、掉飞机、靠盟友撑场。英国皇家海军近年来的“辉煌战绩”,足以让任何理性观察者啼笑皆非:首先“威尔士亲王”号在2020年因舱室漏水趴窝半年,2022年又因螺旋桨故障取消赴美任务,被英媒嘲讽为“最昂贵的浮动酒店”。
再者“伊丽莎白女王”号在2021年亚太之行中,舰载F-35B战机坠海,护航舰队因故障半途掉队,最终依赖美国、荷兰舰艇“凑数”才完成部署。
可以说英国航母规模寒酸:英国现役两艘航母长期面临“有舰无机”困境,F-35B采购计划屡次缩水,护航驱逐舰仅6艘且故障频发。
这样的实力,却幻想“单挑中国双航母战斗群”?就连英国防务专家都看不下去,直言:“皇家海军若在台海挑衅,唯一的作用就是给中国反舰导弹当靶船。”
中国必须对英国发出郑重警告,南海台海不是“大英帝国游乐场”。 英媒吹嘘“皇家海军仍统治海洋”,却选择性遗忘几个事实:
第1. 南海博弈的现实:2018年,英国“海神之子”号登陆舰擅闯西沙,遭中国海军16艘舰艇包夹驱逐,最终灰溜溜撤离。
第2. 台海红线明确:中国近年来在台海常态化演训,辽宁舰、山东舰已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而英国航母编队若闯入,连解放军岸基火力都难以突破。
第3. 经济依存度:2023年中英贸易额达1100亿英镑,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派航母挑衅,这种“精神分裂式外交”能走多远?
更讽刺的是,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访华期间,中方明确要求英航母避开敏感海域,而英方却转头向媒体放狠话——这种“外交示弱、对内逞强”的双面戏码,恰恰暴露了英国的战略焦虑:既想迎合美国“印太战略”,又怕彻底得罪中国;既要满足国内民粹情绪,又清楚自身实力不济。
回顾历史,来展望现实,英国早已经从“炮舰外交”到“自嗨表演”。19世纪,英国凭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21世纪,英国航母却在亚太小心翼翼“刷存在感”。这种落差背后,是国际权力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首先军力对比: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已是英国5倍,055驱逐舰、东风导弹等装备技术代差碾压。
其次地缘影响力:英国在亚太无军事基地、无盟友体系(除美日),而中国拥有主场优势与区域拒止能力。
最后战略清醒:就连美国智库都警告,“英国若在台海冒险,只会成为中美博弈的炮灰”。
因此:帝国的黄昏,不如优雅退场。英国部分政客和媒体仍沉迷于“殖民旧梦”,但现实早已物是人非。今天的中国,不是1840年的清朝;今天的皇家海军,也不是纳尔逊时代的无敌舰队。若“威尔士亲王”号真敢触碰中国红线,等待它的不会是“荣光重现”,而是一记响亮的现实耳光——毕竟,在东风快递面前,日不落帝国的“情怀”不值一提。